【地评线】飞天网评:担当作为,持续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系统擘画新时代新征程民生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将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注入强大动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民生需要和期盼,无论是哪个时期,都始终要关心关注民生,切实解决群众的各种急难愁盼问题。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民生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等特点,各地各部门要在兜底保障基础上,拓展功能,更加注重公平、均衡、普惠、可及。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推动更多资金“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不断发现、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地各部门要扩大“一老一小”普惠服务供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依靠科技赋能,为民生保障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新方案。要适应数字社会新形态,积极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强化民生政策包容性,保障不同群体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
保障和改善民生惠及人民。公平是民生政策的灵魂。要持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要把均衡作为发展公共服务的根本原则,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全面推进公共服务规划布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人才调配城乡一体化,支持面向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提供形式灵活的基本公共服务。要牢牢把握普惠要求,通过调动政府、市场和全社会力量,全方位扩大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基础民生服务供给,既保障服务质量,又做到群众可负担,同时实现服务可持续,让优质资源更加普遍惠及各类群体。要立足提升社会服务可及性,以社区为重点,在更多步行可及范围内,大力发展群众家门口的生活服务,完善群众身边的便民服务设施,让儿童、青年、老人、残疾人共享更有包容性的民生服务。
保障和改善民生任重道远。民生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各地各部门要统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迫在眉睫的民生痛点问题,解决有可能引发社会群体焦虑的民生堵点问题,解决长期积累、复杂难解的民生淤点问题,真正做到民心所望、施政所向。在困难群众救助上,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精准落实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费政策,确保社保不断档、医疗有保障。在看病就医上,要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努力缓解“舍近求远”“弃小求大”的就医矛盾。在住有所居上,要加大兼顾职住平衡的宿舍型、小户型青年公寓供给,为更多青年和新市民融入城市解除了后顾之忧。在学有所教上,要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逐步提高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孩子能够“上好学”。(蒲都文)
- 2025-06-13用匠心培养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 2025-06-13党建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2025-06-13多维发力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
- 2025-06-13以文化传承 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