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匠心培养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技能人才是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支撑,也是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今,全球产业变化加快,我国经济正从依靠资源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培养技能人才,不只是提升他们的能力,更要从整体出发,建立一套完整的培养体系,创新机制解决发展难题,让大家认可技能职业的价值,让技能人才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攻克技术难关的关键力量。
全程培养,让技能人才持续进步。技能人才的成长,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不能只靠一次培训就够了,要建立一套覆盖整个职业生涯的培养机制。一方面,要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教给学生,让学校学习和工厂实践紧密结合,实现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另一方面,要为继续教育提供便利,建立“技能提升学分银行”,支持技能人才通过在线学习、企业培训、技能比赛等多种方式积累学分,从初级工人逐步成长为高级技师。这种全程培养,不仅能提升技能,还能传承工匠精神,让技能人才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按市场规律,让技能人才体现价值。一直以来,技能人才在发展中面临上升空间有限、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激励机制,让有技术就能有高收入。要建立和技能等级、贡献大小挂钩的工资制度,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技能津贴+项目分红”等多种分配方式,让高水平技能人才的收入和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相当。同时,要改变只看学历的评价方式,建立以职业能力和工作业绩为主要标准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通过技能比赛、技术攻关等方式选拔人才,让基层的技术能手崭露头角。更重要的是,要拓宽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道路,落实“新八级工”制度,设立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等岗位,让技能人才在企业受重视、在社会有地位、在职业发展上有盼头。当有一技之长就能过上好日子,当工匠精神得到社会尊重,技能人才的发展动力就会充分激发出来。
长远规划,壮大产业升级的人才队伍。技能人才的价值,最终要在推动产业升级中体现出来。现在,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急需大量既懂传统工艺又具备数字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我们从长远考虑,做好技能人才的规划。在关键技术领域,组建“技能攻关突击队”,通过“揭榜挂帅”“项目承包”等方式,让技能人才参与核心技术研发、工艺改进和设备改造。同时,依托产业集群建设“技能人才共享平台”,促进企业间、地区间的技能合作,让高技能人才在产业链上流动,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缺乏人才的问题。从更大的层面看,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不仅能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能为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人才支持。当技能人才成为产业升级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周丽)
- 2025-06-13党建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2025-06-13多维发力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
- 2025-06-13以文化传承 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 2025-06-13志愿填报乱象背后:莫让焦虑成为收割寒门学子的“信息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