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组织振兴为保障,以产业振兴为核心,以人才振兴为支撑,以文化振兴为灵魂,以生态振兴为基础,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让广袤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书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
组织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后一公里”。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培育一批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领头雁”。通过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积极探索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支部+产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要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加强产业规划布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金钥匙”。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加强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人才汇聚,打造乡村振兴“智囊团”。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回引工程,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投身乡村建设,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等活动,培育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土专家”“田秀才”。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待遇保障,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发挥人才的智力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让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文化铸魂,奏响乡村振兴“主旋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宣传教育作用,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完善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润滑剂”,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生态优先,扮靓乡村振兴“新颜值”。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宝贵财富。要以党建引领生态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开展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等工作,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绿色发展,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江枫)
- 2025-06-13多维发力打好乡村振兴“持久战”
- 2025-06-13以文化传承 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 2025-06-13志愿填报乱象背后:莫让焦虑成为收割寒门学子的“信息税”
- 2025-06-13“澜湄快线”:让榴莲价格亲民的幕后功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