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一个石碾”见证抗战,抗战精神激励今朝奋进
一件抗战文物,就是一张抗战名片。在广西柳州市军事博物园的草坪上,静静卧着一尊重达数吨的国家二级文物——石碾。它是抗战时期中美军民守护“空中生命线”的关键见证者,默默诉说着当年民众建设机场的艰辛与贡献。
如何艰辛?彼时,柳州物资极度匮乏,既无推土机,也无压路机等设备。为了扩建机场,保障“飞虎队”战机顺利起降,柳州民众以十人或百人为一组,齐心协力用纤绳共同推动石碾,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碾平机场的砂石跑道。这便是英雄的中国人民,为了抗战胜利,无畏任何艰难。何谓贡献?战机起飞后,百姓们会立刻迅速用石碾再次平整跑道,全力确保后续飞机能够安全起降。他们不辞辛劳,以实际行动为战士们的安全保驾护航,凝聚起军民团结的强大力量。
这样的艰辛与贡献,在烽烟弥漫的抗战时期屡见不鲜。仍以石碾为例,抗战时期,我们村的八路军秘密联络点就设在石碾所在的草屋,这里曾是开会、传递情报的重要场所。又如冉庄地道战,石碾下方便是地道的出口。石碾坚硬无比,它折射出抗日军民的坚强意志,更碾碎了日本侵略者的种种阴谋诡计。
当然,抗战文物远不止石碾这一种。还有许多看似平常的物件,在那特殊时期都成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有力工具。在邢台市的西郭庄,一个姓张的小院里有一棵老梨树,见证了抗日战士面对侵略者刺刀时的坚贞不屈;在河北衡水姓冯的一户人家中,一把大刀见证着村中侠客勇夺日军三八大盖枪的英勇事迹。历史不容置疑,事实无法更改。抗战文物作为历史的铁证,意义重大非凡。一张《义勇军进行曲》的唱片,记录着时代风云儿女的壮志心声;一个二十九军抗战时的残破钢盔,铭刻着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一张百团大战的奖章,诉说着打败日军的无上荣光;一封赵一曼的遗书,饱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一个白求恩医生制作医疗器械的推刨,见证着跨越国界的国际友谊。抚摸这些文物,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纹理。面对它们,我们仿若穿越时空。在今夕对比中,这些文物成为我们铭记抗战历史、思索今日担当的钥匙,更是汲取抗战精神滋养、为今日奋斗的动力源头。从抗战文物出发,我们能够重温抗战岁月的艰难困苦,联想抗战场景的壮烈英勇,体悟抗战英烈的精神情怀。
文物静默无声,民族记忆永恒不朽。每一件抗战文物都是抗战烽火的见证,蕴藏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在相关会议上介绍,据统计,全国抗战主题不可移动文物达1万余处,可移动文物有50万余件/套。这些抗战文物,宛如抗战历史的化石,承载着抗战英烈的热血、抗战精神的传承以及抗战烽烟的印记,每一件都是抗战历史的有力见证。我们从抗战文物中感悟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在新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从“一个石碾”到“一个推刨”,它们或许已伤痕累累,或许已锈迹斑斑,但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岁月的使者,蕴含着满满的浩然正气、家国情怀与抗战精神,是我们永远取之不尽的精神滋养源泉,激励着我们为今日的发展而不懈奋斗。(殷建光)
- 2025-09-01让青年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 2025-09-01争当乡村振兴“实干先锋”
- 2025-09-01“三个关键” 护航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 2025-09-01抓好人才“引育留”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