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乡村振兴“实干先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迫切需要一支能扎根基层、善作善成的干部队伍。年轻干部作为干部队伍中的“生力军”,怀揣干事热情、手握创新本领、肩扛时代使命,当以“接地气”的作风、“谋发展”的智慧、“破难题”的魄力,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勇当“实干先锋”,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以“接地气”的作风,筑牢为民根基。乡村工作的核心是群众工作,脱离群众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年轻干部初入基层,往往带着理论知识的“书生气”,若不能主动转变角色,易与群众产生心理距离,导致工作脱离实际。唯有主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把基层当作成长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才能真正融入乡村。要将走村入户化为日常,深入了解乡村风土人情与群众真实诉求,把民生领域的“急难愁盼”梳理成“问题清单”,逐项研究解决;要虚心学习基层治理的经验方法,理解乡村社会的运行逻辑,让工作思路贴合实际需求,让服务举措顺应群众期盼,以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聚民心,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的群众基础。
以“谋发展”的智慧,激活产业动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没有可持续的产业支撑,农民增收、乡村繁荣便无从谈起。年轻干部要充分发挥知识储备足、学习能力强、视野相对开阔的优势,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谋划者”与“推动者”。要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结合市场发展趋势,科学规划产业方向,既要挖掘本土特色资源的潜力,也要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避免盲目跟风;要主动对接各类资源,为产业发展破解技术、资金、渠道等方面的瓶颈,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乡村产业体系,让产业发展既有“特色”又有“韧性”,真正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以“破难题”的魄力,提升治理效能。乡村振兴进程中,基础设施、治理机制、文化建设等领域难免存在短板弱项,这些“硬骨头”考验着干部的担当与能力。年轻干部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势,以创新思维寻找破解难题的路径。在完善基础设施上,要探索多元投入与建设模式,补齐乡村发展的硬件短板;在优化基层治理上,要善用现代化手段,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激发村民自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推动文化振兴上,要创新传播与传承方式,让乡村文化焕发新活力。创新需立足实际、尊重民意,唯有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才能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的精细化、高效化水平,让乡村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付笛)
- 2025-09-01“三个关键” 护航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 2025-09-01抓好人才“引育留”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 2025-09-01厚植高质量发展人才优势
- 2025-09-01格尔木的25分钟:铁路为高原铸就“移动生命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