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文化时评

【好评中国】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的人工智能青年人才

2025-11-24 10:34 来源:中国甘肃网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29日在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时指出,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是年轻一代展示才华、大显身手的好时候。

  人工智能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了富有创造力的青年人才队伍,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的人工智能青年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坚持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从青少年抓起。人才培养从青少年抓起,是坚持人工智能人才自主培养的体现,是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才能夯实人工智能人才的战略储备。着力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通过构建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教育体系,通过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让学生感受、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提升学生适应智能社会的核心素养。强化高校在人工智能高级人才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深化产学研协同,提高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质量。从青少年开始抓人工智能培养,激发他们对于人工智能的兴趣、爱好和热情,才能不断做大做强青年人才队伍“蓄水池”。

  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在科研产业上磨练。人才服务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才能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效用。人工智能涉及多领域,涵盖基础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数据治理等细分领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是一项具有很强创新性的事业,需要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聚焦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立下“一辈子干好一件事”的决心恒心,保持“十年磨一剑”的韧劲、“把冷板凳坐热”的毅力,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根本性突破。人工智能是通用技术,应用范围广泛,能够赋能千行百业。在“人工智能+”的热潮下,人才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核心纽带,人才活动将深度融入从“技术攻坚”到“场景落地”的闭环生态,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应用的无缝衔接。坚持人工智能人才在科研产业上磨练,本质是把最合适的人才配置在最需要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及推动二者深度融合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人才与创新活动相互作用、人才链与创新链双向反馈。

  完善人工智能人才终身学习推进机制。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演进,相应的知识飞快更新。展望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将持续突破。人工智能人才必须充分认识到,“一招鲜吃遍天”已经成为历史,唯有与时俱进地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才能获得与时代同行共进的过硬本领,才能创造“新招数”,形成新优势。坚持广泛学习、终身学习,才能拥有不被取代的能力。各地应从加强终身学习的体系化建设入手,打造立体多元的教育载体,设计分层分类的教育内容,构建阶梯递进的课程体系,建立学评融通的联动机制,优化多方协同的保障体系,筑牢支撑“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数字底座,推进人才成长和人工智能发展同频共振。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人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根本所在。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的人工智能青年人才,把人才优势转化为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动能,定能创造出更加智能、更富成效、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向秋)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