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旅居人才工作 让“过客”变“家人”
随着人才流动格局的深刻变化,旅居人才已成为许多地区发展中的特殊资源。他们兼具专业素养与流动特性,若能将这批“送上门”的宝贵资源有效转化,使其从“短暂停留”转向“扎根奉献”,必将为地方发展注入持续动能。近年来,各地坚持“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旅居人才工作的有效路径,把旅居人才从“过客”变成“家人”,助力他们融入地方、共创价值。
摸清底数,建好人才信息库。有效引才用才,基础在于掌握人才情况。要变“被动接收”为“主动发现”,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人才信息收集机制。线上通过数字平台开设便捷登记入口,清晰标注专业领域、技能专长与服务意向;线下在党群服务中心、旅居社区等设立服务点,发放邀请信、开展走访交流,增强互动与信任。收集信息后,及时进行分类整理、动态更新,形成覆盖全面、结构清晰的人才数据库。合理布局人才服务驿站,配备专职人员,加强日常联络,让旅居人才感受到归属与尊重。
精准匹配,搭建人才干事平台。发挥旅居人才作用,核心在于实现人才能力与地方发展之间的高效匹配。要围绕重点产业与民生需求,建立“需求清单”与“能力清单”对接机制,通过专题座谈、行业沙龙、实地调研等方式,摸清发展所需与人才所长,打通信息壁垒。鼓励组建旅居人才协会、产业联盟等协作组织,增强人才凝聚力;实施针对性培育计划,打造专属发展平台。在政策支持方面,将旅居人才纳入本地人才体系,支持申报各类项目,并提供“人才贷”“人才投”等专项金融服务,缓解创业资金压力。通过“因需设岗、以岗选才”,推动人才优势与地方需求紧密结合,实现从“人才资源”到“发展动能”的实质转化。
优化服务,营造留人好环境。留住旅居人才,既要靠事业平台,也要靠服务保障。要聚焦人才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持续完善服务体系。依托人才驿站,提供政策咨询、事务代办、资源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对高层次人才发放服务卡,提供医疗、文旅、政务等方面的便利礼遇。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发展度假、康养、乡村旅居等特色业态,完善交通、餐饮、公共设施等配套,提升居住体验。同时,打造特色交流活动,定期组织文化体验、节日联谊、主题沙龙等,增强情感联结;构建“安全保障+志愿帮扶”服务网络,提供及时响应机制,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以细致周到的服务营造温馨氛围,引导旅居人才从“愿意留”转向“主动贡献”。(艾大坤)
- 2025-11-17结对帮扶解民忧 真情实干暖民心
- 2025-11-17建强人才驿站 打造逐梦暖心港湾
- 2025-11-17“选育管”建强乡村振兴“雁阵”队伍
- 2025-11-17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