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文化时评

结对帮扶解民忧 真情实干暖民心

2025-11-17 19:32 来源:中国甘肃网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是最重的责任。结对帮扶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是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拉近干群距离的有效抓手。唯有以真心换真心、以实干暖民心,用好用活结对帮扶这把“钥匙”,才能真正打开群众“心门”,凝聚起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真走访,把准“民心脉搏”。知民情才能解民忧,懂民意方能暖民心。结对帮扶不能“浮在表面”,必须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走访调研。要摒弃“走过场”式慰问,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走进群众家中,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话冷暖,倾听群众的心里话、真实诉求。要聚焦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民情台账”,精准记录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常态化走访,把准群众的“民心脉搏”,找准帮扶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让帮扶措施更贴合实际、更符合民意。

  实举措,破解“民生难题”。帮扶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针对走访排查出的民生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制定精准化、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措”。要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逐项对账销号。要整合各类资源,汇聚帮扶力量,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等方面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着力破解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坚决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用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回应群众期待,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温暖。

  常联系,架起“连心桥梁”。结对帮扶不是“一阵风”,而要“常态化”。要建立健全常态化联系机制,通过电话问候、上门走访、线上交流等多种方式,保持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要主动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变化,及时了解帮扶措施的落实情况和群众的满意度,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帮扶策略。要注重情感沟通,不仅要解决群众的物质困难,更要关注群众的精神需求,做好情绪疏导、心理慰藉工作,用真情实意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常态化联系,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梁”,让群众感受到持续的关怀和温暖,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