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阵地“变身”, 基层治理焕新
从“知道有这么个地方”到真正愿意来、经常来,从“办事大厅”到“活动中心”,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基层党群服务阵地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其建设与运营水平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成效。近年来,各地以党建为引领,通过空间重构、服务重塑、力量整合,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向“功能激活”深度转型,真正成为聚人气、暖民心、强治理的“红色枢纽”。
空间再造,从“行政空间”到“生活客厅”。阵地“建起来”只是第一步,如何“用得好”“活得久”才是关键。过去部分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单一、布局刻板,群众“不愿来、来了没事干”。变革始于空间再造,打破行政化格局,打造开放共享的“生活客厅”,方能推动空间功能从“办公属性”向“服务属性”转变。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剥离冗余行政功能,植入便民服务、文化休闲、亲子活动、养老助餐等多元场景,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服务于民。同时创新运营机制,推行“阵地+社会组织”合作模式,引入专业力量参与运营。空间“活”了,成本降了,服务丰富了,曾经“门可罗雀”的场所变成了“人声鼎沸”的温馨家园。
服务重塑,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单”。基层服务的成效,关键在于是否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建立“群众点单、阵地接单”的响应机制至关重要。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征集民意,动态掌握群众的急难愁盼,形成“点单、接单、督单、评单”闭环,让服务跟着民心走。聚焦“一老一小”、青年群体等全龄需求,整合养老、托育、就业、文化、健康等资源,提供个性化、普惠性服务。既有解决特殊群体刚需的“温度”,也有满足多元需求的“精度”,真正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力量整合,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治”。基层治理是系统工程,仅靠基层党组织“单打独斗”难以为继。必须打破壁垒,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一方面强化党建引领,整合辖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推动优势互补、资源下沉,形成治理合力。另一方面激发群众主体意识,搭建议事协商、志愿服务等平台,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培育社区自治力量。只有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实现“握指成拳”,才能为阵地持续运营和社区长效治理注入不竭动力。
从空间焕新到服务升级,从力量聚合到治理增效,党群服务中心的“变身”,不仅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党群服务阵地真正成为党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堡垒和服务党员群众的暖心港湾。(蒋雪冰)
- 2025-11-17建强“暖心驿站”,提升居民幸福感
- 2025-11-17办好“青年夜校”,激活“青春引擎”
- 2025-11-17以因地制宜之笔,绘就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画卷
- 2025-11-17根治公文抄袭要改作风提能力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