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技术赋能“一带一路”建设
田正艳
数字技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我们应立足区位优势,积极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持续深化与周边国家经贸、科技、产业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度融入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构建数字基础设施新体系。统筹推进算力网络、工业互联网、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西北地区数字枢纽。一是构建多维数字基建体系。重点推进“东数西算”示范线路建设,打通庆阳至京津冀、长三角的数据直连通道,提升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网络节点等级。加速 5G基站布局,实施补偿性网络建设工程,优化跨网跨区域数据流动结构。统筹建设庆阳数据中心集群、张掖云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智能计算体系。二是推动传统基建数字化升级。实施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智慧物流枢纽和数字能源管理平台。布局天地空一体化网络,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与卫星通信系统融合发展。超前部署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提升制造业、农业等领域数据处理能力,构建智能绿色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三是深化国际数字合作布局。加快兰州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探索建立跨境数据流动试验区。推动5G、云计算等技术在跨境物流、能源开发等领域应用,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数字化支撑。创新投资运营模式,推进增量建设与存量改造并行,打造共建“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新标杆。
推动产业与数字深度融合。聚焦优势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工业领域,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智能工厂、智慧矿山,推广“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支持龙头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方面,依托“牛羊菜果薯药粮种”八大产业,打造数字化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广“云上乡村”数字农业服务平台,集成卫星遥感、物联网与AI模型,实现种植、养殖全流程数字化。同时,依托智慧农业大模型,构建“种业大数据平台+农技智能问答”体系,赋能农户科学决策。服务业领域,积极发展数字金融、智慧物流、数字文旅等新业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深化数字技术国际合作。一是构建“中西亚算力走廊”。依托兰州枢纽节点建设跨境数据中心集群,联合企业搭建分布式算力网络,推动算力资源对外输出,探索“飞地数据中心”模式及跨境算力交易平台。二是推动技术标准互认。依托省内高校与国外大学联合实验室,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制定自动驾驶场景标准和车联网通信协议,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研发5G工厂架构和大数据交换标准,建立中亚数字技术认证联盟。三是深化数字技术合作。搭建人工智能、区块链联合研发平台,支持省内企业参与中亚数字基建项目,输出智慧交通等解决方案,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数字经济国际交流合作品牌,建立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和人才联合培养机制。通过政策支持、数据治理创新和人才引育工程,将甘肃打造为“东数西算”国际枢纽和数字丝绸之路创新高地。
完善数字治理体系。数字治理能力是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保障。通过强化政策支持、加强数据安全治理、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多方面举措,完善数字治理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数字治理和营商环境优化提供制度保障,鼓励创新和吸引投资,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是加强数据安全治理。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数据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共享等环节的安全管理,同时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三是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完善数据交易规则和监管机制,促进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数据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
强化数字人才培育。一是创新机制,引进国际人才。拓宽渠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立交流机制,吸引海外人才,为数字经济注入活力。二是整合资源,提升培养效能。鼓励本地机构与沿线国家机构合作培养国际化人才,在高校和职业院校增加相关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并组织学生参加国际竞赛和交流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同时与沿线国家合作开展数字教育项目,引进国外先进资源和师资提升教育质量。三是加强交流,深化区域协作。加强数字人才交流与合作,建立区域数字人才合作联盟,开展人才培养、引进和交流活动,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并针对沿线国家市场需求,开展数字技能培训项目,提升当地人才数字化水平。四是推进数字丝路人才对接,强化国际展示能力。积极参与“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搭建数字人才国际合作的线上平台,促进人才与项目的精准对接,提高国际合作的效率和成效。
作者单位:省经济研究院“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研究室
- 2025-08-26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 2025-08-26培育高质量高校文化
- 2025-08-25把铭记化作行动(现场评论)
- 2025-08-25【好评中国】“弹痕”镌刻历史与英雄 阅兵彰显自强与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