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飞天网评: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
新时代的中国,美在山川,美在生活,美在每个人的心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的发展就有了坚定的立场、正确的方向,也就有了温暖的底色、无穷的力量。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各地各部门要关心关注民生发展,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从婴幼儿补贴,到增加普惠托位,从基础养老金的提升,到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的增加,从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从稳定全国基本医保参保率,到持续深化医改,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到建设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等,各地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工作千头万绪。各地各部门要在老百姓的急难愁盼中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推出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民生举措。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各地各部门要持续用力,既要增强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基础,也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共同富裕的坚实步伐。在产业发展上,全国832个脱贫县均培育形成了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1.7万亿元,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在城乡发展上,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明显快于城镇居民。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区域发展上,我国深化东西部协作,通过协作补短板、拓市场、添增量,提升西部发展能力。越是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越是要夯实发展基础,要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中国,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从环境保护与治理,到“三大攻坚战”,再到推进“碳中和”,各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两山”理念根植人心,为中国经济高质量注入绿色动能。“十四五”以来,年均修复草原超过4600万亩,年均防治草原鼠虫害面积超过1亿亩,草原鲜草总产量超过5.5亿吨。今年上半年,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3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2024年,全国能耗强度同比降低3.8%,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53.2%,比2012年下降超过15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各地各部门要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中华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张若麟)
- 2025-08-25【地评线】飞天网评:数字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履
- 2025-08-25e法耀陇原|网络普法行,法治为民照初心
- 2025-08-25以“最美”之光,用坚守担当勾勒铁路奋斗画卷
- 2025-08-25【好评中国】从青铜鼎到AI数据流,法治精神在时代浪潮中传承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