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文化时评

【地评线】飞天网评:深化产教融合,开启就业新通道

2025-06-18 17:30 来源:中国甘肃网

  正值毕业季,各地高校正紧锣密鼓开展校园双选会,抢抓就业冲刺期。当下,越来越多高校不仅做好求职“最后一关”就业工作,更是通过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践训练营、创办“订单班”、共创科研项目等多元方式,将企业用人标准前置为人才培养目标,加速形成校企协同育人“链”,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打开新通道,为稳就业、促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在产教融合中打通就业堵点。近年来,面对逐年增加的就业压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巨大压力,各地各部门采取务实举措,取得实际效果。但从根本上看,未有效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具体而言,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缺乏紧缺人才,而高校培育出来的人才则因为专业不对口而找不到工作。显然,这与高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产业需求存在脱节问题,高校课程更新速度滞后于技术迭代,导致部分毕业学生实践能力不足,职业规划模糊,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对此,各地高校要主动与企业合作,落实产教融合政策,健全目标用人单位库,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实践项目,举办专业思想引领、职业规划教育、求职技巧锻炼活动,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生产经营人才,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总之,各地要通过校企合作,打通就业堵点,让人才培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在订单育才中掐住就业痛点。订单育才,就是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计划的教育方式。这种模式通过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和学员成长需求,实现产教融合,旨在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各部门要重视高校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进一步促进专业、岗位、企业一体化的精准匹配,“订单式”培养模式成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关键一环。各地高校要因地制宜,聚焦企业急需人才,基于当地产业发展实际,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订单班”模式更加契合企业需求,同时也让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提前了解到行业发展、企业需求、产业前沿,为后续的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无论是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还是从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来看,各地各部门都要扎实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各地高校要聚焦行业的重大需求,深度开展校企多元合作,共同探索产业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模式。

  在科研赋能中破解就业难点。近年来,产业升级催生高端人才需求增长,为进一步精准输送高端人才,产教融合也正向“高层次”深化。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提早介入产品前期调研、联合研发及样品测试全流程,通过真实产业场景的科研实践,让高校学生积累了扎实的技术攻关经验。通过“产学研用”贯通的培养模式促成了双方的“双向奔赴”,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铺设了从校园到职场的“快车道”。各地高校要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构建全方位校企合作生态,在推进校企协同过程中,既要锚定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科研攻关,又要着力打造人才输送与产业发展的价值闭环,通过深度参与企业前沿技术项目,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育有机融合,形成高端人才向国家重点领域流动的常态化机制。(张闲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