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践初心 砥砺奋进谱新篇——景泰法院以高质量司法服务赋能基层治理纪实
原标题:司法为民践初心 砥砺奋进谱新篇
——景泰法院以高质量司法服务赋能基层治理纪实
近年来,景泰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忠诚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在审判执行、权益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司法为民答卷。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省‘八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甘肃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全省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全省优秀法院”“全市优秀法院”“白银市精神文明单位”;领导班子连续三年获评市管领导班子优秀等次;2025年5月诉讼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法院立案信访诉服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一连串闪光的荣誉,正是这份答卷最生动的注脚。
聚焦主责主业 审判执行质效实现新提升
审判执行是人民法院工作的中心。景泰县法院始终将提升办案质效作为生命线,通过精细化管理、全过程监督,推动司法产品“优”起来、司法效率“快”起来。
向管理要质效。景泰县法院强化案件质效日常监督,对长期未结案件实行“一案一分析、一案一计划”,挂牌督办,限期结案。创新实行“日提醒、周通报、月分析、季研判”工作机制,对审判执行运行态势进行深度把脉,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精准指导审判实践。
向责任要质量。景泰县法院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进一步明晰院庭长监督管理职责,全面推行裁判文书院庭长“阅核”制度,并逐步扩大阅核范围,严把事实关、证据关、法律适用关,确保裁判文书经得起检验。这种对案件质量的严格把控,直接带来了上诉率、发回重审率和改判率的大幅下降。数据显示,2024年,景泰县法院上诉案件268件,较2023年减少186件,同比下降40.97%;发回案件8件、改判案件37件,较2023年27件、74件,分别减少20件、37件,同比下降70.37%、50%。今年1月至8月,上诉案件144件,较去年同期减少49件,同比下降25.39%;发回案件1件、改判案件13件,较去年同期6件、21件,分别减少5件、8件,同比下降83.33%、38.09%。
下沉司法力量 “无讼”创建成基层社会治理典范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景泰县法院深刻把握这一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消弭在萌芽状态。
景泰县法院主动将司法工作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该院全面推行独具特色的“13523”工作模式(“1”指织密1张网、“3”指入驻3个诉调对接工作站、“5”指组建5个专门调解小组、“2”指设立1个专门巡回法庭和1个驻综治中心速裁法庭、“3”指打造1个“巾帼工作室”和2个驻工业园区“法官工作室”共3个特色工作室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诉调对接)。特别是以“法官联系点”为纽带,牵头推进“无讼乡村 无讼社区”创建工作,推动司法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诉前。景泰县法院“无讼乡村 无讼社区”创建案例成功入选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百强案例,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
景泰县法院坚决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自2021年11月起便在县综治中心设立立案窗口,派驻调解团队,并在喜泉等基层法庭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主动协助综治中心选聘、培训调解员,编印《类型化案件调解指引》,为调解工作提供专业支撑。2024年向综治中心分流案件2905件,分流率60.17%,调解成功2037件,调解成功率70.12%。2024年县域内“万人成讼率”同比2022年下降万分之97。
进一步巩固加强“法院+工会”“法院+妇联”“法院+工商联”多元解纷机制,创新实行“诉前保全+先行调解”工作模式,被省法院及甘肃卫视《法治伴你行》栏目宣传报道,《当好“护薪人”让劳动者不再“忧薪”》《“诉前调解+保全”为137名农民工追回“血汗钱”》等典型案例被省委政法委发布为“诉前调解工作典型案例”。
强化权益保护 司法为民传递新温度
景泰县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关注妇女、儿童、农民工等群体的权益保障,让司法有力量也有温度。
筑牢妇女、儿童权益法治保护屏障。景泰县法院积极探索创新家事审判和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机制。2021年挂牌成立少年法庭,配备专业审判力量,修订完善7项相关制度,健全社会调查、法庭教育、犯罪记录封存、回访帮教等系列机制。近三年来,审结婚姻家庭、抚养、继承等家事案件1777件,注重情感修复和心理疏导;审结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3件,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实现“动情、晓礼、明刑”的有机统一。坚决反对家庭暴力,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20余份,为家暴受害者撑起法律“保护伞”。深入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发出《家庭教育令》《督促监护令》15份,督促家长“依法带娃”。选派19名法官担任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进校园”“模拟法庭”等活动50余场,拍摄普法短视频60余条,发布案例300余篇,用法治阳光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2023年景泰县法院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少年法庭一名法官获评“全国法院少年审判工作先进个人”。
打通维权服务“快车道”,不断创新便民举措。 景泰县法院创新设立“党员示范岗+专业服务岗”,为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群体开辟绿色通道。大力推行“网上立案两日办”“跨域立案一站式”“涉企案件盖戳督办”“中小微企业纠纷绿色通道”等便民利企举措,架设“零距离”司法便民“连心桥”。深化“法院+邮政”集约送达,自2024年3月起累计送达文书11300余份,显著缩短办案周期。扎实推进文书规范化“民心工程”,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服务网,建立“培训—督导—优化”闭环机制,组织法官、调解员开展“文书规范化大练兵”统一标准,并通过评查、回访动态跟踪效果,确保示范文本既合法规范又“接地气”,要素式起诉状推广应用率达100%。
践行“如我在访” 探索信访化解新路径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景泰县法院坚决落实主动创稳部署,切实践行“如我在访”理念,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信访化解工作。
严格落实每周三“院领导接访日”制度,院领导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实打实解决问题。2024年以来,院领导接访71次,接待来访86案98人次,推动了一批信访问题的依法及时就地化解。常态化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累计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46件,近五年涉诉信访率逐年下降,案件办结率始终保持100%。在化解信访案件过程中,景泰县法院立足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创新构建“法治+多元”联动解纷模式,不仅注重释法明理,解开当事人的“法结”和“心结”,更主动协调民政、卫健、残联、红十字会等部门,针对信访当事人面临的实际生活困难,积极对接民政救助、司法救助、慈善帮扶等资源,通过“释法明理化心结+暖心帮扶解实忧”双轨并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这种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的工作方法,成功促成10余起时间长、难度大的信访积案当事人息诉罢访,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担当,让人民群众在感受到法律威严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司法温情。
夯实基层基础 “枫桥式法庭”树立新标杆
人民法庭是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景泰县法院喜泉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成效显著。
喜泉法庭通过与基层党委政府联建、与“两所一中心”联治、与基层调解组织联动、与行业部门联处,在法庭内创设诉调对接工作站、代表委员之家、巾帼工作室,主动融入基层治理。自2024年3月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以来,分流案件551件,调解成功390件,调解成功率70.78%。法庭认真履行指导人民调解的法定职责,印发《类型化案件调解指引》500余册,培训调解员240余人次,创新开设法治夜校,利用晚间为村民普法解惑,其工作经验被《人民法院报》报道。法庭在工作中注重法理情的融合,既严格依法办案,又充分考虑当地风俗民情,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因成绩突出,喜泉法庭于2022年被省法院授予“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先进人民法庭”,2023年荣立全市法院“集体三等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亮丽名片,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法庭的担当与作为。
夯实文化根基 法院队伍建设焕发新风貌
过硬队伍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景泰县法院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大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激发干警内生动力。
面对文化阵地有限的情况,景泰县法院因地制宜,着力打造集职工书屋、智慧党建室、心灵驿站、职工之家、健身室于一体的“五合一”法院文化矩阵,为干警提供学习交流、心理疏导、健身解压的温馨空间,落实从优待警政策,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法院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业务竞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促进干警综合素质提升。2024年,景泰县法院“敬和书屋”被白银市总工会授予“市级职工书屋”。文化建设的加强,不仅提升了干警的综合素养,也促进了与县内外各单位的交流互动,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精神风貌,为法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景泰县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为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的法院力量。 (胡庭瑞)
- 2025-09-30“小切口”立法让法规成益民利器——十载匠心立良法的庆阳实践
- 2025-09-0168562人次!定西市“加码”服务全面应对暑期驾考热潮
- 2025-08-25任涛:这和其他工作不一样
- 2025-08-17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司法辅助质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