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法耀陇原】精准 融合 共治 酒泉金塔县构建多元“普法”新格局

“网小帮”破解老人“触网难”。
新甘肃客户端记者杨红丽
“竹板一打响起来,欢天喜地上舞台。民法典记心间,电信诈骗要远离……”8月22日下午,在酒泉市金塔县东北街社区内,理论宣讲团成员正向老年人进行民法典宣传,伴着清脆的快板声,接地气的宣讲方式与内容,鲜活感和趣味性十足。
东北街社区位于金塔县中心城区,是典型的“三老社区”——老小区多、老街区多、老年人多,60岁以上老人占常住人口的20.3%。做好老年人网络普法工作,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不会扫码、不会缴费、不会分辨诈骗信息,一度成为老人们“触网”的共同痛点。
为解决社区老年人不会上网、易掉入网络诈骗陷阱、子女没有时间教父母上网、今天学会明天忘等问题,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楼院活动室,建成了金塔县首个“网小帮”网络志愿服务(工作)站。

普法宣传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传入千家万户。
“王大爷,这个是视频通话功能,点击按钮就能联系到你女儿了。但是要注意有人可能运用智能技术伪装成你女儿的样子来诈骗,千万小心”。每天早上8点,“网小帮”志愿者准时上门服务,将及时新鲜的预防电信诈骗知识送达老人。
“社区常态化开设‘网安小讲堂’‘智趣课堂’,通过手把手教学、案例情景剧演绎、反诈短视频推送等形式,为老年人讲解网络诈骗常见套路、识别方法和防范技巧。同时,与线上相配合,社区会在线下组织‘网小帮’志愿者走进楼院小区,结合真实案例‘现身说法’,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听得懂、记得住’的防骗指南。”东北街社区党委副书记、服务中心副主任吴慧娟说,还定期开展养老保险上门认证、水电费代缴等服务。久而久之,社区老人遇到问题从“闹情绪”变成了“找法律”“讲道理”,矛盾纠纷明显下降。
与东北街社区相隔不远,东南街社区“法治之声”已经传进家家户户。该社区构建起以“城市社区之声”融媒直播间、居民微信群、小喇叭微广播、小区宣传专栏等为核心的媒体矩阵,推行“普法+文化”模式,编排“三句半”、快板、法治情景剧等新形式,借助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等微载体,以案说法、情景再现,让社区居民无论走着、聊着、躺着、坐着,都能轻松获取网络普法知识。

在广场公园设施上注入普法元素。
“运用多渠道多形式多方法让法律知识走进居民生活,普法工作才能真正起到实效”,东南街社区党委书记、服务中心主任倪兴波告诉记者,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驿站、小区门房等载体,积极打造家门口的法治文化阵地。目前已建成法治文化公园1个,法治宣传栏21个、普法宣传站4个。社区民法典馆甘肃被省委宣传部、省依法治县办、省司法厅评为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金塔县民法典馆。
在金塔县古城乡,60岁的王世军是乡亲们认可的“金牌调解员”。这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用一张笑脸、一杯热茶和一套自创的“3456”调解法,成了乡里化解矛盾的“定盘星”。
“分三类、记四要、把五关、用六法”,是王世军多年积累的“土办法”。“调解不是和稀泥,得讲究方法。”王世军说。
老王总结了“四要”口诀:发现矛盾要“快”,稳住场面要“准”,调查取证要“细”,解决问题要“活”。而“五道关”更是他化解矛盾的“法宝”——先当“出气筒”让双方发泄情绪,再用思想教育解开“心结”,接着用亲情感化拉近距离,最后搬出政策法律讲清利弊,调解后还得定期回访防反复。至于“六种法子”,从“冷却待机”到“多方联动”,老王总能根据矛盾特点灵活切换:碰上情绪激动的当事人,他就当“树洞”耐心倾听;涉及家庭矛盾,他就用“亲情感化法”勾起传统美德;遇到复杂纠纷,他便联合法院、派出所、乡综治中心“组团攻坚”。

网红“老王”乡音讲法理。
如今,“老王调解室”已形成乡、村、组及调解室四级联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机制。2024年至今,老王参与调处矛盾75起,成功率达96%。
今年,老王探索从幕后到走到台前,开通了“老王说法”网络直播间普法,以熟悉的乡音和乡亲们拉家常,让法律知识通过网络空间传得更广。
- 2025-08-25【e法耀陇原】跨越数字鸿沟 爱传谣大妈变网络清流
- 2025-08-25【e法耀陇原】从炕头到云端 马锡五审判方式超走“新”
- 2025-08-25【e法耀陇原】1个镇4成移民12民族混居 咋做到和为贵
- 2025-08-25【e法耀陇原】|从“治理”到“智理”:酒泉古城乡的“12345”工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