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公安:从落日到破晓的温情守护

当城市沉入梦乡,特巡警的工作才刚刚铺开。为筑牢平安基石,礼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全面延长夜间巡逻时间与密度,警灯彻夜闪烁于街巷、湖畔与闹市边缘,在暑热未退的夏夜中,织就一张坚实而温情的守护之网。
晚上九点的新城公园,水波在微光下轻轻荡漾,本该静谧的湖畔却传来孩童未歇的嬉闹。几个小小的身影,趴在湖边手持小小的渔网在捞小鱼,离幽暗的深水区不过几步之遥。教导员赵启和队友悄然靠近,没有刺耳的警笛,只有肩灯和手电筒在夜色中投下柔和的光晕。赵启缓缓蹲下,视线与孩子们齐平。“嘿,小家伙······”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晚上不能在湖边玩耍,更不能冒险捞鱼。白天让大人带你们过来玩,好不好?”肩灯的光映在孩子们好奇又略带怯意的脸上。一个捏着萤火虫的小男孩仰头问:“警察叔叔,明天你还会在这里吗?”赵启笑了,笑容里带着疲惫,也带着坚定:“当然,白天叔叔也会巡逻,保护大家安全。”他目送着孩子们的小手被匆匆赶来的家长紧紧牵住,融入回家的灯火。
时间滑向凌晨。“东新北路有人醉酒倒地,情况不明!”巡逻车疾驰而至,只见一位老人瘫坐在地面上,面色潮红、意识模糊,浓烈的酒气在寂静的空气中弥漫开来。王康稳稳托住了这位身形佝偻的老人。他轻拍老人的背,声音放得极低、极缓:“大爷,别急,家在哪儿?我们送您回去。”零碎的词语、模糊的地址,在王康和队员们的耐心拼凑下逐渐清晰。路灯将三个人的影子拉长又缩短。王康和队友一左一右,几乎是架着老人,在狭窄的楼道里,老人沉重的喘息声、队员低声的提醒“小心台阶”、“慢慢来”。当家门打开,迎接他们的是一张写满焦虑和泪痕的脸庞。老人的儿子一把抓住父亲的手,哽咽着几乎说不出完整的话:“…我爸他…要是没你们…这大半夜的…”他的话音未落,王康和队友已悄然退入楼道更深的阴影中,制服上的反光条在黑暗中微弱地闪了一下,只留下楼道里未散的酒气和那份沉甸甸的、无声的感激。
烟火摊前,化解深夜的灼热火星。凌晨2点,三幼公园旁边烧烤摊人声渐稀,两桌食客却因一点摩擦突然剑拔弩弩张,推搡间杯盘作响。停在路边巡逻车上的特巡警迅速介入,将面红耳赤的双方隔开。“都消消气!为一句口角动手,想想家人还在等你们平安回去!”特巡警队员孟贵生的声音沉稳有力。他耐心倾听双方陈述,从各自角度分析对错,指出冲动可能酿成的苦果。烧烤架上最后几缕青烟飘散,双方终于松开了攥紧的拳头,带着些许惭愧握手言和。摊主擦着沾满油渍的手,望着特巡警们被汗水浸透的后背融入夜色,长舒一口气:“这帮年轻人火气旺,多亏你们来得快啊!”
警灯划破长夜,脚步丈量安宁。延长巡逻时间,意味着特巡警队员们舍弃更多休息,在困倦与暑热的双重侵袭中坚守岗位。他们制服上析出的盐霜,是无声的勋章;他们眼中因缺眠泛起的红丝,映照着守护的执念。正是这份“辛苦我一人,平安千万家”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在城市最静谧的时辰,敏锐捕捉每一声不和谐的杂音,及时伸出每一双有力的援手。
手记——
从日落黄昏开始,到破晓黎明归队,记者的镜头跟着礼县公安特巡警忙碌了一个晚上,镜头背后让我们看到,特巡警的坚守,从来不是冰冷的任务执行。俯身对话的耐心,搀扶护送的温度,情理交融的劝解——每一次干预都浸润着对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延长的是巡逻时间,浓缩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挥洒的是汗水,沉淀的是民心安宁的基石。这些夜晚的故事,最终汇成一句无声的誓言:无论夜色多深,总有一抹警蓝醒着,守护万家灯火,直到晨曦来临。
- 2025-08-17警灯闪烁护安宁 武都公安“子时警务”筑牢深夜安全屏障
- 2025-08-08让群众烦心事有人办依法办
- 2025-08-08以高效警务保障优化营商环境
- 2025-08-08法律监督擦亮“静宁苹果”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