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法治甘肃 >> 本网关注

人民需要时,他总是冲锋在前——记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中川特勤站站长刘学法

2025-05-08 16:24 来源:新甘肃·甘肃法治报

  原标题:人民需要时,他总是冲锋在前

  ——记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中川特勤站站长刘学法

  地震救援拉动训练中的刘学法。 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供图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王昊何明霞李晓云通讯员石娇娇

  “说不害怕、不后怕是假的,但我们是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道坚固防线,绝不退缩——这是我们的天职!”一路向险而行,历经“水与火”重重考验的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中川特勤站站长刘学法坦言。

  刘学法的一番话,令人耳畔回响起韩红的那首《人民需要我》的旋律,“一片片火海诠释我们的本色,一声声警笛证明我们的承诺,一条条水龙喷涌我们的激情,一份份忠诚夯实我们的执着,我们是平安的使者……人民需要我,时刻准备着,中国消防的好男儿,捍卫平安幸福的生活……”歌曲中英勇无畏的消防员形象,与此刻的刘学法重叠起来。

  1985年出生的刘学法,20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一线,累计参与灭火救援战斗4000余场,抢救被困人员520余人,保护财产价值过亿元,荣立个人三等功8次,嘉奖7次,被授予“甘肃省先进工作者”“陇原十大忠诚消防卫士”“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全省人民满意公务员”等荣誉称号。

  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刘学法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危急关头冲锋在前“背桥”英雄

  “每当危急时刻,是什么力量驱使您一直往前冲?”面对记者的提问,坐在对面的刘学法,微微一愣,而后陷入沉思。

  “在救援现场,我是一名指挥员,也是一名战斗员。冲在最前面,是本能也是本职,只有当先锋、打头阵,队伍才有战斗力。”片刻后,刘学法坚定地说道。

  对常人而言,危险来临时的本能是躲避,而对一名合格的消防指战员来说,无数次严苛训练早已将“往前冲”变成了本能反应。20年来,在浓烟烈火应急救援的战场上,刘学法不惧艰险,始终冲锋在前。

  2005年的冬天,20岁的刘学法怀揣着报效祖国、服务群众的赤诚之心,开启了他的消防生涯。

  3年后,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自此,“人民需要时冲锋在前”成了他矢志不渝的庄严承诺。

  钻火场,他总是冲在突击队的最前沿;堵泄漏,他也坚守在最危险的位置。

  “消防救援队伍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要对得起肩上的责任,对得起群众的信任!”这是刘学法铭记于心、融进血脉的一句话。

  2018年7月22日,兰州新区中川镇平岘村突降暴雨,降雨量高达150mm,暴雨引发的山洪造成平岘村电力、通信中断,道路被毁,房屋倒塌,群众受困。

  接到报警后,刘学法主动请缨,带领队友前往现场开展救援。

  “当时已经看不清楚前面哪里是水沟,哪里是路。”行进过程中,大雨冲击形成的洪沟使消防车难以继续前行。然而,救援队伍距离报警地点还有10公里,被困村民还在等待救援,怎么办?

  刘学法当即决定:下车,徒步前进!随后,他带领队员翻山越岭,沿着沟壑纵横、泥水横流的崎岖道路徒步向现场挺进。

  途中,面对长约30米的水沟,刘学法不顾及腰深的洪水,绑上安全绳,在深夜视线不清、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率先为队友探路。稍有不慎,便可能失足陷入危险。

  次日清晨,在转移一位患有心脏病且腿脚不便的老人时,一条深水渠拦住了救援队员的去路。雨一直在下,耽误一分钟,就会多一分危险。

  “我个子最高,水性也最好,我下去,让老人踩着我的背走。”话音刚落,刘学法便纵身跳进了齐腰深的水中,躬身平背,把自己的身躯当作“生命之桥”,帮助老人安全跨过洪沟。

  这一幕感人场面定格为2018年暖心的镜头之一。

  “在危险来临的时候,刘队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他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将他的优秀品质传承下去。”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中川特勤站政治指导员马栋说。

  在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刘学法是大伙的榜样。

  “大家都觉得我是榜样,但我觉得那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举动。换作任何一位队友,都会这样做。”刘学法谦逊地说。

  苦练精兵只为打赢的“拼命三郎”

  白天练臂力,晚上加腰腹,手上的血泡染红了单杠……在训练场上,刘学法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在战友眼中,刘学法不仅是训练场上、火场中的“拼命三郎”,还是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业务能手。

  “训练与钻研,是为了让救援工作更加快速高效,让受困群众更快、更安全地脱离险境。”刘学法深知,过硬的本领是救援成功的关键。

  2019年,一建筑工地发生一起深井困人事故,由于现场井口较小,最终只能利用吊车对被困人员进行施救。

  这次救援经历让刘学法意识到:队伍在洞穴、高空等绳索救援领域存在明显短板。

  事后,他主动出击,积极开展学习训练。没有经验可供借鉴,他和队友对照教材,一步一步摸索实践。

  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重来后,绳索救援专业队终于初具雏形,并在此后的救援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刘学法实现了从平凡到卓越的蜕变,成为队员们眼中的励志榜样。

  2021年初,兰州新区消防救援支队以中川特勤站专业骨干力量为基础,成立了以刘学法名字命名的“学法战队”。

  从单打独斗到团队作战,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按照救援模块的不同,“学法战队”下设绳索救援、化工救援、水域救援、地震救援、抢险救援和通信保障六个小分队,战队的成立使救援业务划分更为精细,在训练中可更好发挥个人所长,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训练。

  “我会的东西,要让大家都会。”刘学法说。

  刘学法刚毅果敢的性格,和他永不言弃、勇夺第一的意志,深深感染着中川特勤站全体队员,激励他们钻研业务技能、苦练打赢本领。中川特勤站先后获得“全国消防救援队伍执勤训练工作先进消防救援站”“甘肃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一系列荣誉。

  “学法战队”成立以来,积极组织开展绳索救援、汽车破拆技术等一系列专业技能培训10余次,培训指战员100余人次。令人欣喜的是,“学法战队”正在

  不断壮大,从最初的7人小组发展为现如今30多人的队伍。

  2024年,省消防救援总队开展“师傅带徒弟”业务骨干培养计划,刘学法被聘请为全省消防救援队伍绳索救援技术领域的专家,为提升全省消防救援能力贡献着自己特有的力量。

  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战队“领跑人”

  一遍不行就来两遍,两遍不行就来三遍!在业务上,刘学法从不满足于现状,他每天和队员苦心钻研,将训练科目分解,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要反复打磨、练习,直到达到最佳效果。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刘学法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领队员们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在众志成城中不断提升队伍整体救援水平。

  “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中,刘学法带领“学

  法战队”骨干成员提前10天进入演习场地,在茫茫戈壁滩上以精益求精的干劲策划方案、推演脚本、制定训练计划,为演习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

  演习力量进入后,白天,他跟着队伍展开高强度训练,以练为战强本领;晚上,他主动“加餐”查找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方案。大西北戈壁的天气变化多端,他和队员们的脸晒爆了皮,嗓子也变得沙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20多天的艰苦奋战,他和队员们为演习任务圆满完成注入了强大的战队力量。

  二十载时光流转,二十载枕戈待旦。刘学法初心不改,本色不变,一心扎根消防事业,默默前行、奋力坚守,他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训练场上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火场中逆险而行的身影;他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消防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践行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