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法治甘肃 >> 本网关注

将公益诉讼“试验田”打造成“样板田”——记天水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刘欣

2025-05-08 16:17 来源:新甘肃·甘肃法治报

  原标题:将公益诉讼“试验田”打造成“样板田”

  ——记天水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刘欣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齐洪德

  从法律小白成长为一名优秀检察官,天水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刘欣的从检经历,始终充满着胸怀大爱的为民情怀、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

  自2012年6月进入检察官队伍以来,刘欣对每一起案件都不遗余力,向每一位优秀检察官对标看齐,在检察履职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多年来,刘欣将天水公益诉讼的“试验田”打造成“样板田”,她坚持对全市办结的案件定期进行梳理,对优质案件做到“一案一总结”,宣传办案成效,讲好检察故事,努力实现“墙内开花墙外香”,22个公益诉讼案件被最高检、省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4月30日,刘欣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2025年度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勇于担当做破冰前行的“先锋者”

  2015年,天水市被省检察院列为全省8个检察公益诉讼试点地区之一。这是全国检察机关试点的一项新业务,既无先例可循,也无经验照搬,如何顺利“破零”,打造一批“样板”,是试点地区的重要任务。

  作为一线办案人员的刘欣深知其艰巨性与重要性。面对未知的领域,她查资料、学法条,逐渐了解检察机关的全新职能;面对无案可办的困境,她深入走访行政机关,实地现场开展调查,积累大量的案件线索;面对疑难复杂案件,她经常和同事们加班讨论,积极向上级检察机关请示,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

  她还清楚地记得全市首例行政公益诉讼起诉案件。2016年,张家川县多家采砂场因非法采砂、遗留砂坑,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发现问题后,张家川县检察院向水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其彻底履职整改,但后续现场回访中发现并未有效整改。为此,市检察院决定对张家川县水务局提起公益诉讼,刘欣为案件主办人。要对行政机关提起诉讼,谈何容易。特别在当时,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未被行政机关理解和接受,大家普遍带有抵触情绪的情况下,更是难上加难。但刘欣没有畏惧,和同事们到砂场一待就是一周,经常顶着炎炎烈日调查取证,最终收集到行政机关未依法全面履职的关键证据,成功对张家川县水务局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使16家非法采砂场关停取缔,被破坏的河道及耕地得到平整恢复。该案胜诉后,在当地引起了比较广泛的关注,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应,为全市公益诉讼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心系百姓做公共利益的“守护人”

  开展公益诉讼,经常要与一些单位和个人“斗法”,往往出力不讨好,可刘欣却认为,公益诉讼维护的是公共利益,案件再难办也要坚持走下去。

  2018年,刘欣承办了全市首例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对麦积区罗家沟破坏生态环境的3家采石场提起诉讼。为了让破坏的生态环境早日修复,她经常加班加点到半夜。在她夜以继日的努力下,3家采矿企业依法承担了349万余元的矿山修复费用,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现如今,罗家沟受损的山体已重新披上绿装,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大案要案是刘欣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群众身边的小案小事更让她牵肠挂肚。2021年12月,她发现行政职能部门个人信息监管存在漏洞,立即

  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有关单位加强技术安全保障,为全市14万公积金缴存户个人信息筑牢了保护屏障,该案被最高检评为“为民办实事破解老大难”百案评析典型案例。她关注特殊群体权益保障,部署开展专项监督,办理特殊群体权益保障公益诉讼案件15件。

  高标定位做一流业绩的“建设者”

  从检13年,刘欣始终把“高标准、严要求”作为自己工作的准绳,坚持用一流的业绩回馈组织的培养关爱和群众的期盼信赖,先后参与、指导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1700余件。她始终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参与打造的“水天益色”检察文化品牌入选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文化品牌。

  多年来,刘欣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将国家和省上最新的检察办案典型案例摆在案头,随时翻、随时看、随时学,在坚持不懈的学习实践下,她业务能力不断提升,连续两届在全省检察机关检察业务竞赛中获得业务标兵称号。2016年10月,她代表甘肃省参加第二届全国检察机关检察业务竞赛,荣获“检察业务能手”称号。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