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力下沉基层警情源头治理——灵台公安积极探索主防实践新路径
原标题:警力下沉基层警情源头治理——灵台公安积极探索主防实践新路径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张小锋通讯员赵江宏
基层公安作为社会治理的前沿阵地,必须扛起“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今年以来,灵台县公安局以“警力下沉基层”为触角,以“警情源头治理”为支撑,积极探索主防实践新路径,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新引擎。
机制破壁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
走进灵台县综治中心,“公安综合服务窗口”蓝色标牌格外醒目,公安民警与有关部门人员动态进驻、“同台坐诊”,调解、仲裁、诉讼等窗口如法治流水线依次排开,构建起法律专家“义诊”、退休法官“把脉”的多元解纷格局。
近年来,灵台县公安局深度融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整合治安、交通、法治等警种资源,设立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一站式”窗口,20余名民警动态轮值。通过建立110与12345热线“一键转办”清单,创新“警调衔接”五步工作法——接警初筛分流、治安调解优先、复杂纠纷联调、结果跟踪回访、案例复盘培训,实现非警务警情精准分流。畅通与乡(镇)综治中心沟通联系渠道,利用警务联席会、联调会等机制,促使劳资纠纷、家庭矛盾等隐患得以及时预警、多元化解。
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共治”,从“部门独唱”到“治理合唱”……今年一季度,灵台县公安局摸排各类矛盾纠纷542起,向综治中心推送531起,推送率97.9%,通过与综治中心相关进驻部门高效联动,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
力量下沉从“被动接招”到“主动治理”
4月9日,在灵台县朝那镇三里村,一起因耕地边界引发的纠纷刚发生,驻村辅警便联合网格员上门成功化解。“警网融合”机制的双向奔赴,让“炕头调解”“田间仲裁”成为基层治理的新“枫”景。
灵台县公安局将全县警务区划分与综治网格精准对接,推行落实“1+1+N”警务模式,全县59名社区民警兼任网格长,180余名辅警担任专职网格员,组建由公安民辅警、社区干部、法律顾问等人员构成的“平安联盟”,走街串巷、进村入户,将“一标三实”信息采集与矛盾排查同步推进,每周与村两委晨会会诊,对矛盾实施“红黄蓝绿”四色预警管控。今年以来,群防群治力量已化解纠纷600余起,排查效率提升30%。
“多亏了王警官,不然我们兄弟二人真要反目成仇!”今年3月,灵台县碑子沟社区两兄弟因债务纠纷剑拔弩张,中台派出所民警王永珍联合社区调解员化解了纠纷,延续了亲情。
王永珍是有着20多年社区经验的“金牌调解员”,他是灵台县公安局遴选的23名资深“调解专家库”成员之一。王永珍依托灵台县城市社区“逢四说事”机制,创立“和事佬工作室”,将心理咨询、家事调解、法律援助融入日常,两年内化解矛盾纠纷110余起。
效能跃升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
“手机点一点,烦心事就解决了!”灵台县公安局不断加大智慧警务建设,将建设成效融入“平凉快办·平安键”平台,数据赋能跑出基层社会治理“加速度”。
今年3月,灵台县东大街居民王某通过“平凉快办·平安键”小程序反映噪音扰民问题,公安、环保、消防等多部门12小时内联合处置,困扰居民的难题很快迎刃而解。今年以来,该平台已线上化解纠纷80余件,群众回访满意率达100%。同时,公共信息平台与网格化管理平台并网运行,重点区域纠纷预警响应缩短至15分钟。
截至目前,灵台县公安局通过打通警力、民力、智力的融合通道,逐步构建起“公安小闭环、党政大联动、群防新机制”的三维治理新格局。
- 2025-05-08将公益诉讼“试验田”打造成“样板田”——记天水市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刘欣
- 2025-05-08“流动政务服务车”全县闪送——甘谷公安创新服务模式单日服务群众超千人次
- 2025-04-24定西高速交警:涵养“精神”内核 绽放“文明”之花
- 2025-04-22“陇原风暴2025”走进平凉华亭市人民法院:执行攻坚显实效 刚柔并济解民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