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红了
文\张文进
每年立冬前,我家庆阳的老院子里,红透了的柿子,像一个个红彤彤的小灯笼,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在阳光下显得玲珑剔透,精致红艳,平添了几分热闹喜庆。
在陇东黄土高原,二十多年前柿子树还是非常稀缺,吃柿子要到大街上去买。天冷的时候,每次看见街道两旁小贩们摆在货架上那些整齐有序的火红柿子,真有“垂涎欲滴”的感觉。记得小时候,趁着每年柿子花开,我和小伙伴们总会来到柿子树下面,捡拾落下的柿子花。那些嫩黄的小花儿,娇美可人,女孩子拾回来让母亲用线穿起,然后戴在脖子上,美其名曰“珍珠项链”。男孩子调皮,经常会攀援?到柿子树上,在盈盈树叶间尽情地嬉戏玩耍,开心不已……
这些年,柿子的品类也开始多样化,除了原来有核的大柿子,还出现了无核大柿子:小的一种叫“小红柿”,虽然个小但结得稠密;大的叫“阳光红”,个大且稀;还有一种形状像布袋,细长形的,叫“沿布袋柿”,不同的品种有着不同的形状,更有着不同的用处。每年一到立冬,乡镇集市上各式各样的柿子开始闪亮登场。有柿子在的大街,总显得热闹而多彩,有一种红通通的热闹氛围!
人们普遍喜欢柿子,除了它好看好吃,还因为其不可低估的药用价值。科学发现,柿子中所含的果胶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对缓解便秘、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有明显的效果。又因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咳,祛燥止渴的作用,对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明显。除此之外,柿子中含有黄酮甙,有助于稳定和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并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
柿子的吃法也有很多,据说将摘下的硬柿子和苹果放在一起,一层苹果一层柿子装在封闭的纸箱里,过十多天柿子就软了。“软”了的柿子,吃起来爽滑,甘甜,筋道,不苦不涩,甘之如饴。还有人会将柿子切成块,在阳光下晾晒,做成柿子干,柿子干吃起来美滋滋、甜丝丝的,更有柔性和韧劲。熟了的柿子,人们为了有效地保持其原汁原味,常常在软的柿子上盖些糜面,放在锅里烙或火炉上烤,加工成红红的柿饼,这样吃起来唇齿留香,余味悠长。无论哪种柿子,放的时间长都会变软,变成凉甜可口的“烘柿”。
说来也怪,凡是在树上被鸟儿啄过的柿子,变软后特别好吃。我家也有一棵“小红柿”,每年采摘后,除了吃“烘柿”外,大都做了柿子醋。母亲是做柿子醋的好手,虽说做法有些复杂,但母亲轻车熟路,游刃有余。特别是喝到第一口柿子醋时,那种酸彻肺腑的感觉,真是一种特别的舌尖享受。而随着多年柿树的一天天老去,新柿树也开始茁壮成长,这样新老更替,我们每年都能够吃到新鲜甜美的柿子了!
立冬前,正是摘柿子的好时候。这个时候,母亲总不忘在树下叮嘱:“留几个柿子看树吧。”其实母亲是想给麻雀、灰喜鹊留下几个,做过冬的口粮。此后的日子里,母亲将柿子一个个削皮,用细麻绳串起挂在屋檐下,整个屋子仿佛一瞬间变得温馨和安泰。柿子经过长时间的冷风吹、严霜打、阳光晒,成了一个个挂着白霜、外干内润的柿饼,咬一口,肉肉的,甜得粘嘴巴。“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北宋诗人张仲殊曾这样咏赞过柿子。
时光流转,又是一年立冬时,家乡的柿子又红了,它那特有的馥郁芳香,以及母亲那简单朴素的话语,都成为我儿时最温馨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