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文化时评

【地评线】飞天网评:绘就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新图景

2025-07-16 11:4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中国大地上,690多座城市星罗棋布,9.4亿人生活在城镇。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我国城市发展波澜壮阔、成就显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聚焦城市化建设的重点难点,勇于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迈步新征程,各地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奋力拼搏,开辟城市工作新局面,书写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把握城市规律。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举足轻重。要把牢发展方向。把牢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和价值追求,做好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从发展结构到发展环节,从发展动力到发展布局与发展主体,要注重统筹思维。要强化规划引领。从人口密集地区到人口相对稀少地区,要制定城市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要推进治理创新。从超大城市,到特大城市,从大城市,到小城镇,要明确城市战略定位,找准城市治理路径,持续推进深层次城市治理变革,铺陈出一幅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中国城市图景。

  注重协调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制度基本建立,再到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新型城镇化迈出坚实步伐。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持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各地要找准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跳出“一城一地”得失来思考发展路径。一座座城市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筑起一个个增长极,优势互补,各展其长,汇聚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强化城市管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没有精细化管理,很难发挥城市应有功能,更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各地要着眼破解“城市病”,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从提升建筑安全寿命,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再到完善生命通道系统,要坚持问题导向,落实责任,深化改革,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各地要加快技术赋能,加速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各地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为城市治理和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一头连着百姓生活冷暖,一头连着国家长治久安。各地要坚持党建引领,紧紧围绕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服务老百姓的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

  坚守价值追求。人民城市为人民。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稳中向好,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城市生态空间持续优化。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目前,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3座,划定历史文化街区近1300片,认定历史建筑6.8万处。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4800万户、超过1.2亿人,实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4.46亿平方米,改造提升各类老化管线36万公里,建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今天,“人民之城”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勾画出“幸福之城”壮阔图景。(张闲语)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