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水土不服” 绽放青春光采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着重指出,要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农村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广阔舞台,也是检验干部成色的试金石。在破解“水土不服”问题的过程中,年轻干部要以思想为先导、以能力为支撑、以情怀为动力,不断适应基层、融入基层、奉献基层,在担当作为、砥砺奋进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光彩。
打破认知“壁垒”,以思想破冰融入基层“土壤”。初入基层,年轻干部往往带着校园的书卷气与机关的程式化思维,面对复杂多变的基层现实,难免产生认知偏差。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直接对接民生百态,是国家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年轻干部要主动打破固有认知,深刻理解基层工作的重要价值与独特逻辑。要积极学习基层治理理论,了解乡村发展规律,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基层的质朴与多元。将个人职业理想与乡村发展愿景紧密相连,认识到在基层每一份努力都关乎民生福祉、关乎乡村未来。唯有在思想深处认同基层、热爱基层,才能驱散“水土不服”的迷茫,为后续的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心理根基。
锤炼实干“本领”,凭能力提升适应基层“气候”。基层工作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远非书本知识所能涵盖。年轻干部需在实践中锻造真本领,才能从容应对基层的“疾风骤雨”。要主动投身于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调解等一线工作中。在推动产业项目时,深入调研市场需求与本地资源优势,学习项目规划、运营管理知识;在处理群众纠纷时,锻炼沟通协调与问题解决能力……在每一次的任务落实、难题破解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综合素质。以实干为笔,书写适应基层工作节奏与要求的成长篇章,使自己在基层的“气候”中茁壮成长,成为能挑重担、堪当大任的优秀干部。
涵养为民“情怀”,用真情服务扎根基层“大地”。基层是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年轻干部要以深厚的为民情怀,融入群众生活。放下身段,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倾听群众的心声诉求。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时,充分考虑群众利益,从群众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用耐心、细心与真心对待每一位群众,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无论是政策宣传,还是民生事项办理,都做到细致入微,让群众感受到关怀与温暖。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在基层这片土地上扎下深深的情感之根,为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大的群众力量。(夏海波)
- 2025-04-17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 2025-04-17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 2025-04-17绘就乡村振兴“发展卷”
- 2025-04-17“三措并举”厚植乡村振兴“人才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