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要闻

平准战争粮道研究新解

2025-08-21 09:16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韩亚惠

  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张连银的《兵动粮随:雍正朝平准战争西路军需补给研究》(以下简称《兵动粮随》),是清史与边疆史领域研究的重要突破。该书聚焦雍正朝西路清军至关重要的粮草牲畜补给,填补了平定准噶尔战争系统研究的空白,深刻揭示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历史逻辑。

  在冷兵器时代,雍正朝平准战争共耗银3500余万两,军需补给一直是困扰清军的核心问题。《兵动粮随》突破传统军事史叙事,以三组关键追问构建框架:探究如何通过陕甘仓储、市场采购、军屯生产解决数万大军的口粮(来源之问);详考百万石粮草跨越千里依赖民夫征调与商队承运的协同机制(转运之惑);论证巨量军事消耗对西北区域经济产生的双重效应(社会之变)。

  全书以时间演进为经,军需流程为纬,精密架构研究:从前期陕甘筹备的困局解析、兵力布防与补给体量的动态关联,到借鉴康熙朝经验、详考屯田成效、对比民商运输成本效益,再到破解牲畜作为“移动粮仓”的战略密码,尤其深刻的是将后勤置于财政史与社会史交汇处,揭示战争消耗催化西北社会经济结构变革的深层影响。

  方法论上,《兵动粮随》实现了双重突破,为结论提供了坚实支撑。其一在计量史学方面,全书83张统计图表将“3500万两军费”具象化为可计算的补给链条,构筑了坚实的论据基础。其二在档案发掘的方面,作者不仅深耕常见史料,更运用俄藏《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等稀见文献,在《清实录》之外开辟了宝贵的新史源,特别是对朱批奏折档案的解读,生动还原了军报传递的原始场景。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清晰印证了作者“雍正朝西路军需补给比较成功”的核心论断。

  该著的价值还在于其超越军事后勤本身,升华出边疆治理的深刻创见与启示。张连银提出“军事补给即边疆治理”的核心观点,有力跳出了“就军需论军需”的局限。书中论证,粮道网络成为国家权力深入边陲的毛细血管,商民运输协作催生了新型官民互动关系,而屯田经济则深刻重塑了边疆的生态与发展格局。这种“后勤政治学”的独特视角,为理解清代“大一统”国家建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维度支撑,深刻彰显了作者“学术戍边”的史家情怀。

  这部积三十年心血、三十万字考辨之功的专著,在驼铃马嘶中精准还原了雍正朝的西北经略图景,不仅是对军需史研究的范式革新,更启示我们:历史深处的粮草转运图,恰是国家治理能力的精密测绘图。作为《简牍学与丝路文明研究丛书》的力作,《兵动粮随》注定成为边疆史研究领域的坐标性成果。

  (《兵动粮随:雍正朝平准战争西路军需补给研究》,张连银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