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普甘肃 >> 科普动态 >> 要闻速递

解密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密码

2025-10-20 16:59 来源:甘肃科技报

  干旱地区的农业,离不开灌溉。然而,灌溉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影响土壤中的水分和盐分,甚至改变土壤微生物的“生活”。最近,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杨荣研究员团队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土壤质地和灌溉方式如何共同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态适应和养分固存机制,为干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项研究就像给土壤“做体检”,观察不同质地的土壤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微生物变化。结果发现,膜下滴灌这种更节水的灌溉方式,对土壤微生物来说更“友好”。

  与传统的漫灌相比,膜下滴灌能让土壤微生物更加“丰富多彩”,不仅种类更多样,而且富营养型的微生物比例也更高,微生物之间的“社交网络”也更加复杂。这就像在一个社区里,居民种类繁多,生活富裕,社交活动也更加频繁。更重要的是,膜下滴灌还能提高土壤中碳、氮等养分循环相关基因的丰度,就像给土壤增加了“养分回收站”,让土壤更加肥沃。

  土壤质地也会影响灌溉方式的效果。研究发现,在土壤中采用膜下滴灌,能更有效地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养分循环基因的丰度。但在提升富营养型微生物比例和代谢通路丰度方面,土壤的效果不如砂土。这意味着,针对不同的土壤,应该选择不同的灌溉方式,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这项研究强调了土壤质地在调节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灌溉响应中的关键作用,并进一步影响土壤中碳、氮、磷等养分的固存。简单来说,土壤质地就像一个“调节器”,控制着灌溉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养分的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要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来优化灌溉管理策略,充分发挥土壤微生物的潜力,从而促进干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就像为干旱地区的农业“量身定制”一套健康管理方案,让土壤更加健康,农作物也更加茁壮。

  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土壤与耕作研究》上,为干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记者 郑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