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普甘肃 >> 科普动态 >> 要闻速递

青藏高原降水同位素研究获突破

2025-10-20 16:52 来源:甘肃科技报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降水的稳定同位素就像是水的“指纹”,在古气候重建和水循环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和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发现,这些“指纹”并非完全可靠,因为降雨在落到地面之前,会经历一个“减肥”过程——云下蒸发,这会改变降雨的同位素组成,从而影响研究的准确性。

  通常,科学家会分析降水里氧和氢的稳定同位素(可以看作是雨水的“指纹”)来追踪水的“旅行轨迹”,并用来推测古气候、了解冰芯资料。但在青藏高原核心地带这片高海拔的干旱地区,空气湿度低,降落到地面的雨水往往还没落地,就已经在云下被部分蒸发。这样一来,会影响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判断和预测。同时,该区域正经历显著“变暖变湿”,但这里条件恶劣,缺乏持续的观测数据。长期以来,科学家对青藏高原核心地带,特别是环境变化剧烈的唐古拉山气候过渡区的“云下蒸发”知之甚少。

  研究团队依托唐古拉山冰冻圈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通过12年的连续观测数据,采用模型模拟和对比分析,量化了云下蒸发对降水同位素的影响。研究发现,云下蒸发会让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成分显著变化,氘盈余减少,尤其在干旱季和空气湿度较低的时候,这一影响最为突出。降水的同位素组成正向偏移最多能超过20%,远远超过过去的预期。雨下得越小,云下蒸发带来的变化越明显。而且,温度、湿度和降雨强度共同决定了这种变化有多大。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地学领域顶级期刊《水文学报》上。该研究填补了青藏高原腹地云下蒸发长期观测研究的空白,加深了对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海拔水文循环响应机制的理解。明确云下蒸发对降水的影响,将为“亚洲水塔”的水资源评估和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并为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水循环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记者 张云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