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旅游活动

G244长庆桥大桥将通车:跨泾河续百年情 连陕甘启陇东新篇

2025-11-28 10:08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在陕甘交界的泾河之上,承载近百年交通记忆的G244线长庆桥大桥,正以全新的姿态迈向新生。目前,大桥沥青路面铺筑全面收官,交安附属设施安装工作紧锣密鼓推进,通车已然近在咫尺。

  长庆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36年,彼时一座石灰漫水桥横跨泾河,取“长庆安澜”之意,成为陕甘公路的重要通道。商业的繁荣在此催生集镇,地名与桥名从此紧密相连。然而在1947年,这座桥被战火无情摧毁。直到1960年,新中国重建长庆桥,它在历经60年风雨后,因超期服役于2020年被限行,并于2024年9月拆除。

  如今,由甘肃公发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新长庆桥拔地而起。新桥总投资7000余万元,全长310.6米,主跨径148米,桥面最宽19米,作为甘肃省首座提篮式钢箱网状吊杆下承式系杆拱桥,它刷新了甘肃公路桥梁的跨径纪录。其独特的“提篮式”设计,下宽上窄,远远望去好似展翅蝴蝶,既有轻盈新颖的外观,又具备扎实稳固的结构,搭配简洁优美的拱形线条,将长庆桥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新时代的发展精神完美融合,势必将成为陇东地区兼具实用功能与观赏价值的全新地标。

  建设期间,长庆桥大桥遭遇众多技术难题。主梁钢箱24节、拱肋(含拱梁结合段)钢箱26节,最长节段达14.4米,最大吊装重量40吨,焊接误差需严格控制在2毫米以内。面对这些挑战,建设团队大胆创新,采用高架龙门吊安装钢箱系杆拱桥施工、三维空间下大跨径提篮式钢箱网状系杆拱桥施工监控等先进工艺技术。借助BIM建模与应力监测系统,动态调整72根吊杆的张力,保证桥梁受力均匀;全程精细化焊接1600余条焊缝,并通过超声波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引入MIDAS软件进行详细的有限元计算分析,结合项目特点和工期要求,合理优化施工工序及索力,最终实现“零误差安装”,成功攻克系梁风撑衔接工艺、成桥索力确定、焊缝精度控制等技术难关,为桥梁结构安全筑牢根基。

  新长庆桥的设计理念也别具一格。为解决泾河行洪问题,桥墩全部避开主河槽,148米主跨一跨过河,成为甘肃首座“无墩桥”;红色钢构搭配流线造型,与周边高速公路桥相互呼应,被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作“泾河上的红色蝴蝶”。

  作为横贯陇东的交通主动脉与能源运输关键通道,新长庆桥肩负起老桥的使命,如长虹般横跨泾河两岸,将庆阳、平凉、咸阳三地紧密串联。它从根本上优化了区域路网结构,极大地改善了通行安全条件,精准破除长庆桥工业集中区的交通梗阻难题,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待正式通车后,将在推动陕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连接两省三市的交通新动脉,助力陇东地区在发展之路上大步迈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