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心所向”化作“幸福图景”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群众的“表情包”就是工作的“晴雨表”,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将“民心所向”作为奋斗坐标,以初心为笔、担当为墨、实干为纸,才能绘就百姓认可的“幸福图景”。
秉持“俯身倾听”的自觉,精准锚定民生坐标。“民有所盼,政有所向。”前提在于用心聆听,民生工作最忌“闭门造车”。党员干部要走出“办公室舒适圈”,迈开“调研铁脚板”,像浙江推行的“民情日记”制度那样,把座谈会开到村头巷尾,把意见箱设到群众身边,细致收集老人的“养老困扰”、商户的“经营难题”、村民的“出行期盼”。要带着问题倾听,聚焦痛点询问,既关心“柴米油盐”等日常琐事,也重视“就学就医”等关键环节,更要守护“安全底线”等民生基础,将每一项民生决策都紧扣群众的“急难愁盼”,确保工作方向不偏离、落实不走样,真正做到与民同心、与民共情。
践行“扛鼎担责”的承诺,全力破解民生瓶颈。“民声落地”贵在“担当兑现”,群众期盼的是“真抓实干”,而非“空头支票”。从重庆“马路办公”即时整治占道经营,到江苏“一网通办”优化政务服务流程,都是把“群众所盼”转化为“政府所为”。党员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对老旧小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民生大事,既不许“超出能力”的空诺,也不开“缩水打折”的空头支票。要健全“清单化推进、项目化落实”机制,把棘手难题当作“磨刀石”,用“钉钉子精神”攻克顽疾,让群众切实看到新变化、收获真利益,将一项项民生承诺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坚守“笃行实干”的韧劲,持续擦亮民生成色。民生改善绝非“一蹴而就”,需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久久为功。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尺,用干部的“辛勤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要发扬斗争精神,主动奔赴矛盾一线、项目前沿锤炼本领,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摒弃“表面文章”,以“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的扎实作风,推动“民生愿景”在点滴积累中转化为可观可感的“幸福实景”,让民生福祉如涓涓细流,浸润百姓心田。
民心所向,行则将至;幸福图景,干则必成。从“倾听民声”到“实景呈现”,靠的是责任与实干。党员干部唯有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的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期盼,方能让民生福祉日益丰厚,让幸福图景在广袤大地上徐徐铺展,温暖千家万户。(徐岚)
- 2025-11-17就地聚“才” 铺就乡村振兴锦绣路
- 2025-11-17激扬青春动能 护航深改“航船”破浪前行
- 2025-11-17党建执笔绘就乡村振兴精彩答卷
- 2025-11-17【好评中国】没奖牌榜的全运会更显体育精神
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
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