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文化时评

让“十五五”规划更加符合人民所思所盼

2025-08-30 17:00 来源:中国甘肃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既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的生动实践,更是党和国家将“人民至上”理念落到民生保障实处的必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中将“人民”置顶,察准民情、听清民声、用活民智,切实把宏伟蓝图绘得更合民心。

  扑下身子、迈开步子,把民情察得更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民情是政策制定的“源头活水”,是连接党心与民心的“桥梁纽带”。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让“十五五”规划更具温度、更贴实际。广大党员干部要摒弃“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调研方式,多些“四不两直”,少些“层层陪同”,真正沉到田间地头、走进工厂车间、踏入社区街巷,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倾听他们的诉求,感受他们的冷暖。要善于从群众的“家长里短”中捕捉问题,从群众的“牢骚抱怨”中找准方向,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只有这样,我们绘制的“十五五”蓝图才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成为推动发展、造福百姓的“施工图”。

  畅通渠道、侧耳倾身,把民声听得更清。民声是时代的“回音壁”,是群众诉求的“晴雨表”。在信息时代,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日益多元,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搭建起倾听民声的“高速路”。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拓宽网络问政平台,让群众的声音能够“一键直达”。无论是政务网站的留言板,还是社交媒体的互动话题,都要做到及时回应、高效办理,让群众感受到“有呼必应”的诚意。另一方面,要持续发挥传统渠道的优势,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收集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声音。特别是对于那些弱势群体、偏远地区群众的诉求,更要格外关注,确保他们的声音不被“淹没”。只有兼听各方、广纳群言,才能让“十五五”规划汇聚最广泛的民意,奏响和谐发展的“最强音”。

  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把民智用得更活。“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推动发展的“智囊团”。在“十五五”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让每一个“金点子”都能闪耀光芒。要建立健全民意收集、整理、转化机制,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梳理、深入研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那些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建议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同时,要加强与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的沟通交流,将群众的实践经验与专业的理论知识相结合,为规划编制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智力支持。只有汇聚各方智慧,才能让“十五五”规划充满创新活力,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南针”。(陈艾翎)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