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钢骨 砥柱立中流
历史的指针从未停歇,发展的命题常考常新。作为承压负重、接续奋斗的关键一代,年轻干部的成长路径与时代脉动紧密相连。百炼方能成钢骨,砥柱终须立中流。要真正扛起千钧重担、破开发展迷障,亟需在时代洪流的淘洗中自我淬炼,既回应宏大命题,更锚定实践坐标,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在历史的答卷上写下属于这一代人的坚实注脚。
年轻干部既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政治洞见力,又要有“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破壁锐气。“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身处信息爆炸、思潮激荡的复杂环境,辨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表象,穿透“黑天鹅”“灰犀牛”交织的风险迷雾,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是“定盘星”。年轻干部不能满足于口号式的忠诚,必须深植理论根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的政治敏锐。同时,面对体制机制的堵点、利益固化的藩篱、发展方式的桎梏,也需“破壁”的胆识与锐气。年轻干部当摒弃“路径依赖”的惰性,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勇于在无人区探索新路,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在啃硬骨头、涉险滩中彰显政治担当的时代价值。
年轻干部既要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治理驾驭力,又要有“善弈者谋势”的系统前瞻力。“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治理现代化呼唤复合型能力:一方面,驾驭复杂局面要求“尽精微”,年轻干部必须沉入实践沃土,精通业务领域,掌握政策法规,洞悉社情民意,能将宏伟蓝图精准转化为具体项目、民生实事,具备解决“一根电线杆挡路”“一个公章卡流程”这类微观难题的“绣花功夫”;另一方面,“致广大”的战略视野也不可或缺,面对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年轻干部需跳出“一亩三分地”,胸怀“国之大者”,深刻理解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因此,要着力培养系统思维、战略眼光,善于在多重目标、多维约束下寻求最优解,以前瞻布局应对变局、开创新局,避免陷入“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的治理困境。
年轻干部既要有“枝叶总关情”的根系生命力,又要有“跬步至千里”的笃行实效力。“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归于人民福祉。根系生命力,核心在于年轻干部须彻底摒弃“悬浮心态”,将身心真正沉入基层,成为群众身边的“自家人”。这不仅是“身入”,更要“心至”“情到”,在“柴米油盐”中感知冷暖,在“家长里短”里读懂诉求,使决策的源头活水始终来自人民实践。然而,情怀若止于感动,便成空中楼阁。它必须转化为“笃行”的硬功夫。年轻干部要警惕“事务主义”的空转,更要防范“轰轰烈烈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的虚功。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关键小事”,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把政策善意精准滴灌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百姓心头,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成效,累积起人民心中沉甸甸的信任砝码。(钟评声)
- 2025-08-29“鲁迅同款毛背心”火了,文创让文学IP有了新温度
- 2025-08-29打破西方对二战单一叙事 中国抗战电影将东方视角带入全球视野
- 2025-08-29强迫鲁迅“戒烟”实属荒唐
- 2025-08-26培育高质量高校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