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省内游

《敦煌的故事》开辟寓言新讲法

2024-03-06 10:12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

  【视 界】《敦煌的故事》开辟寓言新讲法

  本文配图为动画《敦煌的故事》海报和剧照。

  吕 帆

  由央视动漫打造的13集动画《敦煌的故事》近日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该片结合考古发现与历史传奇,用故事展现敦煌壁画蕴含的文化与内涵,体现出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画片新演绎、新讲法。

  重启中式“寓言”的魅力

  动画不光要天马行空,更是想象力与现实充分结合的文化产品。《敦煌的故事》的价值在于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启了“寓言”对儿童成长的价值。40年前,基于敦煌壁画改编的动画片《九色鹿》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其成功原因不仅在于美术风格和传奇故事,更在于那个年代的动画片普遍具有典型的“寓言”属性。

  《敦煌的故事》承接了这一传统,第二集《塞上琵琶》通过“新家”的寓意,说明人要勇于走出舒适区,履行使命、作出贡献;第九集《雄狮家风》讲述阴家少年成功保护外国贡品“狮子”,学会坚强与承担责任。

  除了思想、道德启蒙,一些剧集还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映照。如在爱国情怀的表达上,第七集讲述了莫高窟的发起人在筹备修建莫高窟的过程中,选择为国出征的经过;第八集《阳关故人》讲述唐代诗人岑参的故事等。

  作家刘瑜曾说:“寓言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动画片的艺术创作特性可为寓言故事提供丰富的表达空间,《中国奇谭》已证明具有寓言属性的动画具有更强的传播力,也更适合亲子共赏,这个好传统应得到动画界的更多重视。

  丰富传统文化的故事性

  《敦煌的故事》的价值还在于该片用东方美学讲述文化历史,是一次对动画片“中国学派”的有益探索。该片呈现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的精神理念,“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让文物活起来”,为青少年带来新风。

  提炼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故事性和典型形象,是促进传统文化“双创”和传播的重要手段,《典籍里的中国》《宗师列传》《登场了!北京中轴线》《中国节日》等系列文化综艺节目已为视听节目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敦煌的故事》每集开篇都会先展示莫高窟文物的考古摄影图像,并以旁白方式简述朝代、人物、背景和故事要点,剧集的美术风格与敦煌古遗迹的壁画创作方式高度契合,并巧妙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面貌、传统服饰、美学特征。

  如第八集《阳关故人》刻画了手持西域乐器的胡人形象;第十集《众心护郡》的庭院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中“以形写神”的创作理念;第九集《雄狮家风》对马匹的描绘不沿袭西方绘画对于肌肉线条和骨骼脉络的着重,而是注重描绘马匹高大的体魄和肥硕的身形。

  尊重儿童心理与审美的特征

  《敦煌的故事》还比较关注接受美学的运用,对儿童的认知与情感发展需求有一定了解。剧集综合运用儿童文学、心理学和教育学,对儿童学习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认知、情感、道德等方面有促进作用。

  《敦煌的故事》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和审美特征,如部分剧集把儿童设置为故事主人公,让观众更有代入感;第六集《大唐西域的故事》设计了一只能与人类沟通、生动可爱的猴子;第十一集《小活字大挑战》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讲解古代史上使用最广、保存文献最多的回鹘文。

  其实,敦煌壁画具备现代绘本的大多属性,并蕴含着更为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借助数字化技术和现代影视编导思维,可为万千家庭提供更优质的视听内容。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