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文化旅游 >> 省内游

康县:乡村旅游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并驾齐驱新引擎

21-01-21 09:21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刘姗

  通讯员 崔丽红

  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抓落实,康县连续9年以县委1号文件全面安排部署农业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以“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域建设美丽乡村,发展全域旅游。让康县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并驾齐驱新引擎。

  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打造全域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康县全域推进环境治理。紧紧围绕“天蓝地绿水清,村美家洁院净”总体目标,建成三百里旅游文化风情线、白云山生态综合示范工程和西汉水太石段生态文明长廊。统筹实施村级垃圾处理项目、治理河谷、新建乡村卫生厕所、垃圾房、拆除城乡规划区内各类违法违章建筑、依法收回主城区强占乱占国有土地、广泛开展“花满康城、诗意乡村”行动,拆除危旧、持续开展规划植绿,着力拓展城乡绿化空间等一系列环境治理工作,全面营造了洁美有序、管理规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城乡全新形象。

  康县持续建设美丽乡村。按照“规划引领、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全域覆盖”的原则,对全县乡镇村社着眼长远统一规划,探索完善“多个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项目整合机制,以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统筹推进路水电房、文化娱乐、卫生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不砍树、不埋泉、不挪石、不毁草”,不断加强乡村风貌和乡音乡愁传承,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实现了全域乡村的美丽“蝶变”……

  目前,全县350个行政村已实现不同类型的宜居宜游美丽乡村全覆盖。2镇16村被评选为中国最美村镇,康县连续荣膺“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目的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荣誉称号。特别是“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国际联盟论坛永久会馆在康县落地,为康县搭建了走向国际化的大平台。

  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扶贫产业

  康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原则要求,推进“农旅互动、工旅互通、商旅互赢、文旅互融”,在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要素的基础上,加快向“商、养、学、闲、情、奇”新业态迈进,促进旅游提档升级,使更多群众受益。

  如今享誉内外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何家庄村,曾经也是全镇出了名的“贫困村”,2014年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各类资源,硬化道路,安装路灯,修建广场、公厕、垃圾房等基础设施,并美化农家院落,华丽转身后:一座座青瓦白墙的房屋错落有致,一家家仿古风格的农家客栈各具风韵。乡村文化主题馆,主题书吧,农事体验区、农业观光区,小木屋等让人目不暇接,幽径步道、曲折迂回,鸡鸣炊烟、沃土浅绿,仿佛让人置身画卷之中。

  “这个地方我准备建成游客们专门烤鱼休闲的场所。”何家庄村村民何庆山介绍,沿着何庆山种满油葵的地埂来到了鱼塘边,兴致勃勃的谈起了他的创业史。“现在是村子美了,环境好了,游客也多了,所以我们的收入也就越来越高,城里人都爱吃土生土长的东西,所以我又在2019年7月份成立了鑫淼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以养鸡为主,目前养鸡3000多只,像兰州、成都的游客吃了我家鸡蛋后,都是让我回头给他们再寄去。像这鱼塘,钓鱼一小时20块钱,钓上鱼了就自己拿走,有时候一天也能挣300多元。”眼前这位50岁快出头的庄家人,信心大、干劲足。为了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何庆山还打算开办农家乐,特色食材主要就是以他养的鸡和鱼为主,他说不仅让游客玩好,更要让游客吃的舒心。

  在康县,如王坝镇何家庄村这般大力发展旅游扶贫产业的没美丽乡村还有很多,像岸门口镇朱家沟以红色文化、特色名宿带动乡村旅游、杨家河村因文明习惯养成成为全县借鉴学习的文明村;白杨镇桂花庄以当地文化特色、康南美食吸引着外来游客;长坝镇花桥村因地制宜,坚持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态的理念打造美丽乡村并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家4A级景区……目前建成的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村景区和花桥、大水沟、凤凰谷、何家庄、朱家沟、桂花庄、珍爱茶山等70个具有乡土气息、田园风光、康养功能、康县品牌、示范引领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如繁星般散落于绿水青山之间,各具特色,同时又串珠成线,既是康县旅游的“掌上宝”,亦是八方游客的“心头爱”,成为旅游产品多样、旅游效益突出、产业融合共赢的新样板。据了解,全县旅游综合收入从2012年底的2.94亿元增长到2019年底的15.91亿元,间接带动9.83万人增收致富。

  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旅游扶贫效益有效提升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康县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抓手,创新完善了以“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农户(贫困户)联动” “协会+农家客栈+农户(贫困户)” “支部+帮扶单位+公司+农户(贫困户)” “能人大户+企业+贫困户” “互联网+电商+乡村旅游+产业开发”的旅游扶贫模式。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城镇化”,有力推动了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自我担任寺底下村村委会主任,就想着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何带动村民发家致富,所以我带头成立金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进行食用菌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同时还辐射碾坝镇私底下村、安家坝村、大庄村、太石乡李湾等镇村的木耳产业发展,还利用废旧菌包的再加工、再利用,变废为宝,达到产品生产再循环,形成了农产品产业链,2020年光食用菌包就生产了500多万袋,年产值达1600多万元,带动了当地90多户,200多人脱贫致富。” 眼前这个远近闻名带乡亲奔小康的“大能人”崔玉甲信心百倍的说。

  康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扶贫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例子举不胜举。

  “像国家级4A旅游景区的朱家沟主要是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为此我们借着这个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通过房屋流转把传统村落进行改造和再保护,打造了50间“五福临门”的民宿同时还开办了农家乐。像一些西安、兰州、青海、成都等大城市来的游客都特喜欢住我们的土炕,他们说住在这儿安静、舒适,尤其是环境和空气特别好。而且来的基本都是回头客。”通过乡村旅游带领大家过上幸福日子的朱彦杰乐呵呵的告诉笔者。“像去年的话,收入大概在30万左右,带动入股贫困户48户,带动劳务用工56户,去年光务工费就发了16万多元,村民们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即离家近又能照顾一家老小,再说他们腰包鼓了我心里也觉着踏实。” 

  乡村旅游像扁担,一头挑着农民,一头挑着市民;一头挑着农村,一头挑着城市;一肩挑着一产,一肩挑着二三产,不仅关系着农民的民生福祉,也关系着城镇人口的生活品质,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康县正以历史的情怀和现代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把乡村旅游作为建设大景区、发展全域旅游的“增长极”,全面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精准施策防风险 全力筑牢防火墙 兰州市奏响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最强音 精准施策防风险 全力筑牢防火墙 兰州市奏响冬春火灾防控工作最强音
  • 兰州新区打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兰州新区打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 震撼!200多头野牦牛组团“搬家” 震撼!200多头野牦牛组团“搬家”
  • 林铎在甘肃省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保持高度警惕 压实各方责任 采取强有力措施巩固防控成果 任振鹤主持 林铎在甘肃省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保持高度警惕 压实各方责任 采取强有力措施巩固防控成果 任振鹤主持
  • 2020年全省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消费支出由负转正 2020年全省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消费支出由负转正
  • 【聚焦2021甘肃两会】兰州交警:“两会”交通安保 我们已经准备好 【聚焦2021甘肃两会】兰州交警:“两会”交通安保 我们已经准备好
  • 2021网上年货节|居家嗨购 “臻品甘肃”联手推出百万元优惠等你拿 2021网上年货节|居家嗨购 “臻品甘肃”联手推出百万元优惠等你拿
  • 兰州榆中县开展计量器具专项检查 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兰州榆中县开展计量器具专项检查 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十三年坚持不懈做公益——记第六届兰州
2   “国家赛事时刻”的“白银担当”
3   白银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
4   白银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
5   白银平川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6   铜城劲吹节俭风
7   白银平川区水泉镇全力做强特色产业
8   白银会宁县开展市场价格监督检查
9   白银景泰县东西部对口帮扶结硕果
10   白银靖远县永新乡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1   白银市领导督查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冠军
12   白银靖远县:河湖长制让河道“靓”起来
13   张旭晨主持召开市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
14   白银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市委书记苏君
15   兰州:浓情腊八粥 暖心送祝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