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读书心得

挖掘精品报道的价值——读《精品报道怎样“炼”成的》

23-07-07 07:41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兰琴

  原标题:挖掘精品报道的价值——读《精品报道怎样“炼”成的》

  拜读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精品报道怎样“炼”成的》一书,体会作者孙玉遐老师长期触摸新闻报道的专业情怀,领略她数十年勤于观察阅读思考留下的珍贵“思考笔记”。这些稿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多种报道类型:不论是世界瞩目举国关心的家国大事,还是平常的乡村教师医生等凡人小事;不论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大事,还是影响世界的国际新闻,纷繁多样的报道都在本书稿评关注范畴之中。

  细细拜阅这些集纳成册的稿评,不禁深深在内心振奋于其在短短数百页中描摹的跨越几十年纵向时间轴维度上的“中国变化”,也真切感慨于国内最为权威主流媒体——新华社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上的自觉担当,更久久敬佩于本书作者对新闻报道坚持不懈、鞭辟入里的观察、对比和剖析。本书所收稿评别有匠心,评析视角精准独到,分析过程旁征博引,具体而言,可归纳总结为以下述几点。

  一、聚焦记录时代的精彩篇章:彰显主流媒体报道深挖掘高站位

  如果说新闻报道是记录世界的“眼睛”,那么新闻评析则是向内检视新闻报道成效的“标尺”之一。家事国事天下事,每日涌动于媒体上的新闻报道何其多,如何选择评析对象,找寻报道背后的新闻价值,显然需要长期的新闻业务积累和评析新闻的专业厚积。

  新闻报道具有怎样的价值,在舆论场受到关注如何,是否捕捉到新趋势、新特征,如此诸多维度,考验的是稿评人对新闻报道的系统观察力和敏锐捕捉力,试炼的是写作者是否具备一双“火眼金睛”。

  在本书中,数十篇稿评被作者整理分类放入“核心”报道、战“疫”报道、大事报道、国际对外报道、人物报道以及新媒体报道等六个“文件夹”。尽管这些报道在主题上不尽相同,但又不约而同指向了记录伟大变革,感受时代脉搏,聚焦人民群众,每一篇报道所指向的人物、事件或精神都能够称得上是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鲜活注脚。

  对于主流媒体而言,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筑牢思想战线“护城河”是其重要职责。近年来,主流媒体孜孜不倦地探索重大主题报道新模式、新路径和新形态,也正是对于自身职责的踊跃回应担当。

  本书评析的一篇篇稿件,是记录主流媒体坚守自身在新闻舆论阵地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扛起主流舆论大旗的一次次成功尝试与实践。体现出作者长期关注研究精品报道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情怀担当。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系统剖析与个案深研兼备

  针对具体的某一篇或某个栏目新闻报道的评析往往常见,但在系统、全局思维引导下,对于一段时间、同个主题的多篇新闻报道进行组合系统性点评更显作者的专注和深思熟虑。

  孙玉遐老师的稿评不仅不乏深入到某一个新闻报道肌理的分析和研究,还对多篇报道进行跟踪式观察、系统式剖析的内容。例如《连续 5 年跟踪改革历程 为全面深化改革鼓与呼 》(后简称“《连续》”)一文,其评析稿件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华社以一年一篇节奏连续推出的5篇报道,经过剖析,这一系列时间跨度长达5年报道具备的前后延续、不断深入的“跟踪式”特点拨云见日般浮现出来,而该系列重大主题报道全景勾勒的的改革红线也清晰可辨。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给读者以多种启发。专注某个具体而微的新闻报道深入剖析是“特写”,换个更为全景式、蓝图式的切入视角,会有更与众不同、令人惊喜的历史维度的“广角”发现。

  三、会说话的动图书:现场感体验感可读性强

  稿件评析要对新闻报道做出专业的多维度的考量,有图有文有声音有画面才更真实全面立体。本书附有每一篇稿件的二维码,随时可以读原文听原声看原片。与书同在的一篇篇鲜活报道在线支撑系列稿评新鲜生动。如打开《新生》的二维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便立刻响起,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掩护生孩子的战争画面扑面而来。如整篇稿评只是通过理性的分析过程、枯燥的说理内容来支撑自己的判断,有可能陷入“自说自话”的困境,还可能让读者就此失去阅读兴趣,更遑论认同评评人的新闻价值判断。因此,一篇真正行云流水的新闻评析,应该是将说理分析融汇于丰富案例之中的,摆脱干瘪无味的说教意味。

  判断一篇新闻稿件是否归于“好新闻”,重要标准之一便是其是否具有可读性。如今,越来越多的媒体使出浑身解数、发挥十八般武艺,深耕数据新闻、场景再现新闻、文图视频音频动漫等传播载体的融媒体报道,原因之一便是这些鲜活形式的报道相比于传统只是单向传播输出的新闻报道,阅读界面友好更具可读性。

  读《精品报道怎样“炼”成的》一书的稿评,最直观的感受之一便是其内容组织全然不落说教的窠臼,而是佐以丰富翔实的案例,作者对大量的文字、数据、图表、视频、音频等案例信手拈来,并通过它们再次顺理成章地支撑住自己的评析观点。即使读者是初次接触到所评稿件所关联的新闻作品,也全然能够获得畅通无阻的阅读体验,能够看得见、读得懂、读得下去且愿意读。

  受制于篇幅所限,在阅读本书过程中还有诸多琐碎的感想和启发,此处便不再一一展开。在最后,回归初心,对于任何一个置身于新闻业界或学界的人,乃至是普通读者而言,新闻稿评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让人联想到现实主义戏剧中的一个专业概念——“第四堵墙”,其描绘了在镜框式舞台上,戏剧的表演以一种三面墙的形式进行,而表演者与观众之间还存在着一面无形的、透明的“第四堵墙”。

  在传统媒体时代,这堵“墙”始终若隐若现地存在着,具体表现在媒体只是注重单向的输出,缺少与读者的互动,缺乏对新闻报道反馈和成效进行理性感性评估,这不利于新闻报道朝着更为优质的方向动态有机运动。当下,横亘在新闻媒体和读者之间的“第四堵墙”已有松动,有了更丰富多样的“媒体-读者”沟通互动,新闻稿件评析能够从更为专业、更为精准、更加现实的角度“破墙”。超越浅表的信息传播层面,稿评能够从报道主题、时代背景、结构方式、切入视角、素材使用等角度,对新闻报道进行深层次推敲、鲜明褒贬,实现新闻与时代发展、现实生活、读者感知的同频共振。多维度挖掘新闻作品价值的稿评使命大抵就在于此——打破报道与读者之间的“第四堵墙”,让新闻报道在正向动态循环、专业与非专业互动中实现传播覆盖、传播效果最大化。

  本书封面封底设计美观大气庄重,书名文字背后由多个历史场景组成的铺底现场感强有视觉冲击力,凸显新闻记录时代的主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稿件评析的价值。

  (作者:周敏,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国际传播及效果评估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