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书香陇原 >> 专家访谈

周梅森:在熟悉的文学领地深度耕耘

22-11-17 10: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张兰琴

  周梅森

  《大博弈》的故事以北方机械厂即将倒闭,孙和平在老书记求援之下出任“末代厂长”为开场。

  很多作家都有自己的“文学领地”,周梅森也如此。他会把自己想讲的一个又一个故事,装到这片领地里去。

  在周梅森早年作品《我主沉浮》《我本英雄》里,出现过汉江省、平州市等虚构的地名;之后的《人民的名义》《人民的财产》里,他又创造了汉东省、京州市等新的文学地标。

  最近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周梅森长篇小说《大博弈》,故事发生在汉江省,“汉江宇宙”重回江湖。

  日前,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周梅森说无论是汉江还是汉东,主要是为了写作方便。“因为我写了很多的书和剧,如果每一次都换一个地方的话,对我和观众来说可能会感到陌生。在一个熟悉的文学领地深度耕耘,我想这是一个普遍的文学现象”。

  《大博弈》延续了他的现实主义风格,书写的是时代浪潮下的中国工业制造。与此同时,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

  《大博弈》的故事以北方机械厂即将倒闭,孙和平在老书记求援之下出任“末代厂长”为开场。孙和平是头脑灵活、“卧薪尝胆”的新任厂长,在为北机谋出路的过程中,深谙资本运作规则、擅长从中借力的刘必定,进退有度、运筹帷幄的国企掌舵人杨柳,都是他所求助的对象。

  在重型装备制造行业的广阔天地里,几位老同学再聚首,为了实现中国重汽行业的长足发展,共同演绎一幅“大博弈”群像。

  “我想,这个作品可能会创造一种新的表现工业和改革的艺术形式。”周梅森说,《大博弈》有别于《人民的名义》,也有别于《人民的财产》,“它直面中国制造这20多年来走过的艰巨、复杂又悲壮的道路。中国制造几十年来的崛起震惊了世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这个不能不正视”。

  周梅森坦言,很多人讲,工业题材、农业题材“写农民写工人没人看”,但他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我们这个国家还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他们是我们这个共和国的基础,文艺工作者有必要有义务为他们做些东西,这些年这类作品太少了,我就是要做这样的尝试”。

  周梅森说:“坚持聚焦现实题材创作,是我追求一生的艺术创作原则,也是我不变的文学信仰。”

  中青报·中青网:《大博弈》这部作品创作契机是什么?

  周梅森: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了,我们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和参与者。中国制造业企业从弱到强一直走到今天,非常辉煌。这些年我也一直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写这个作品的时候,我最早关注到一家非常著名的制造业企业。

  2005年前后,中国面临着股改,恰恰我所关注的这家企业是2003年开始上市,它从资本市场上收购一家汽车企业,完成了上市的这个过程,伴随着整个股改。而我在股改过程中介入也比较深,所以就以股改为背景,写了这家企业的故事。以此为基础,我把制造业当初在计划经济基础上艰难起步,一直到最后走向辉煌的过程,全面地表述出来了,写了一本书叫做《大博弈》。

  中青报·中青网:你在小说后记提到,一位企业老总在雅加达卖老鼠药的真实经历触动了你,当时这段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影响?

  周梅森:我曾追踪了解过一位著名重装动力集团公司老总,这位老总在最困难的时候曾远赴雅加达拓展市场,他发现当地鼠患严重,灵机一动,从国内购来老鼠药售卖,在当地很快供不应求。他神采飞扬地说道,当时在雅加达售卖一包老鼠药的利润甚至超过一台小发动机。他说得随意,我听得有心。我强烈感受到一位企业家身上所具备的坚强毅力和商业嗅觉。之后我跟踪了他许多年,几次到他旗下的企业采访,体验生活,受益匪浅。

  这位优秀企业家丰富而成功的奋斗经历,为我打开了创作视野,我这才发现自己以前是本末倒置了。那场股改虽然是个历史的进步,但不能决定中国企业的命运。决定企业命运的是一大批像“孙和平”这样的企业家,是他们带领企业走出了困境,创造出一个个产业奇迹。

  于是,除了这个老总外,我相当一段时间里在研究中国的企业,研究一个个企业家。很多在中国制造变革历史中出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在《大博弈》中都能找到影子。比如说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集团的故事我都研究过,相关人物我也都研究过。所以,《大博弈》这部作品是重卡装备行业精英们的历史画卷。

  中青报·中青网:对于时代洪流里“转变”的议题,你最早是从何时开始思考的?

  周梅森:这个时代,总要有一部分作家,关注我们的改革开放,关注这个社会的各种矛盾。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期,面对着百年未有之变局。所以我觉得,必须有一部分作家关注现实生活,关注老百姓关注的那些问题,不能装作看不见。

  20年来,我一直坚定地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从14岁在书中认识了巴尔扎克开始,我的信念始终未变。可以说,坚持聚焦现实题材创作,是我追求一生的艺术创作原则,也是我不变的文学信仰。

  中青报·中青网:长期关注社会经济改革并转化为文学作品,对个人而言意义是什么?

  周梅森:对我来说,我热爱文学,意义就是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作为一个在场的作家,把我看到的,让我激动、兴奋或者愤怒的东西,写在了文学作品里——这是一件对我来说是很愉快的事,让我很有成就感。

  中青报·中青网:小说的关键词“博弈”,你如何解读?

  周梅森:大博弈,博弈无输赢。普通的博弈可能有输赢,但不是“你死我活”。我觉得博弈就是均衡博弈,博弈的意义在于强者赢,强者胜出。在这部作品里,“汉大三杰”3个人都曾经强盛过,但是最终都有挫折。孙和平虽说笑到了最后,但是他后面还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新的博弈。

  中青报·中青网:在你看来,“孙和平”们最珍贵的精神底色和性格特质是什么?

  周梅森:这部小说的3个主人公,他们最让我喜欢的精神就是英雄主义、奋斗精神,逆风翻盘,不承认失败,不甘失败;面对复杂的人性和历史的转轨期,最大可能地发挥了自己人格、人性的潜力。他们的人生非常精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

  中青报·中青网:坚持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动力是什么?

  周梅森:长期以来,我一直都在坚持聚焦现实题材,不管外部有什么说法,不管这样的写作是否被认为落伍,被认为观念陈旧、老套,我都顽强地坚守着现实主义文学阵地,顽强地坚守着对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时代变化的观察、积累。

  中青报·中青网:如今你还对哪些题材有创作兴趣和热情?

  周梅森:我目前在写一部政法整顿题材的作品。我一直写反腐作品,这是自己很喜欢的题材,已创作了半年,这部作品暂定名是《刀刃向内》。(记者 沈杰群)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