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肉牛产业奏响乡村振兴“新”牧歌

近年来,玉门市玉门镇坚持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牛鼻子”,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将肉牛养殖作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创新养殖模式,在乡村振兴的广阔道路上不断迈出新步伐,带动群众稳步走向共同富裕。
初秋午后,玉门镇千亩玉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在东渠村养殖户刘乾坤的牛舍里,一头头肉牛体形健硕、毛色发亮。他一边清扫圈舍,一边欣慰地说:“从最初的十几头发展到现在的几百头,要不是政策扶持,哪能有这样的规模?”这位养牛多年的汉子,望着眼前体形健硕的牛群,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刘乾坤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养殖户的心声。在玉门镇,像他这样通过发展肉牛养殖实现增收的农户已达50户。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百头规模养殖场2家、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5家、100头以上养殖场3家,肉牛产业全产业链带动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现在养牛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玉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干部王文指着现代化的养殖场介绍,“我们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发展’,从传统放牧升级到智能养殖,效益提高了,风险也降低了。”
青山见证产业变迁,勤劳写就增收故事。从单一养殖到产业集群,玉门镇的肉牛产业正铆足“牛劲”,以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继续书写新时代的“牧歌”篇章。
通讯员 周庆华 王文
相关新闻
- 2025-10-31两当:林麝养殖让乡村振兴路更宽
- 2025-10-30【决胜收官“十四五”】民勤:全链牧歌新 “羊”帆再起航
- 2025-10-30玉门:千亩棉田白如雪 智能种地效益高
- 2025-10-30灵台:“地企共建”解锁养牛业新活力


“春绿陇原”谱写文化惠民新乐章
把经典更好地传承下去——国家京剧院《野猪林》复排探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