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三农频道 >> 一县一品

临泽:农旅融合“双向奔赴” 冷水鱼“跃”动致富路

25-10-18 09:1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余守萱

  近日,踏入临泽县新华镇大寨村红卫泉河水产养殖基地,一排排井然有序的鱼池映入眼帘,清澈见底的池塘中,鱼儿在池中欢快地游弋,绘就了一幅生动祥和的生态画卷。

  刚忙完自家的农活儿,又气喘吁吁地朝鱼池走来,手里提着一大包鱼饲料,随着一把鱼饲料撒下,鱼群们瞬时朝食物所在方向聚拢到一起……这是大寨村红卫泉河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陈自定的日常。

  “我们大寨村红卫泉河水产养殖基地于2021年落地实施,是我们全体村民集体智慧的结果。养殖冷水鱼不仅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对水温要求也很高,7~18℃为宜,同时投喂鱼料的比例也很讲究……”谈起冷水鱼养殖,他滔滔不绝的分享着他的“养鱼经”。目前,这里已建成12个标准化鱼苗池,占地面积约127.7亩,养殖品种以金鳟、虹鳟、鲟鱼为主,年产约10万斤,池中鱼苗总数约达25000余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新华镇大寨村立足优质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冷水鱼品种为基础,打造了集冷水鱼养殖、鱼苗孵化车间、农家小院等为一体的综合庄园,以“繁育基地+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当地特色水产养殖的新突破,“跃”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冷水鱼养殖基地不仅每年为村集体分红5万元,还能帮助1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下一步,我们不仅要把冷水鱼养殖项目做大做强,我们还要努力将这个基地打造为休闲渔业和生态旅游的一张新名片。”大寨村村委会书记宋文宏说。

  一条条“鱼”,犹如一个个活泼的小精灵,护了生态、兴了乡村、富了农家。不仅实现了农旅融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更引领着群众走出了一条水清、鱼肥、民富的新路子。

  通讯员 闫佳莉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崇信:苹果迎丰收 全链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崇信:苹果迎丰收 全链赋能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2025年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甘肃分站赛开幕 2025年全国健身气功站点联赛甘肃分站赛开幕
  • 非遗文化看甘肃(45)|郭百花:一根麦秆绘匠心 非遗技艺助振兴 非遗文化看甘肃(45)|郭百花:一根麦秆绘匠心 非遗技艺助振兴
  • 从“便捷”到“温馨”:门诊全流程升级,让服务更具“暖味” 从“便捷”到“温馨”:门诊全流程升级,让服务更具“暖味”
  • 甘肃省人民医院门诊升级 告别“等难跑”患者就医更顺畅 甘肃省人民医院门诊升级 告别“等难跑”患者就医更顺畅
  • 第六届应急普法知识竞赛圆满落幕 甘肃队获一等奖 第六届应急普法知识竞赛圆满落幕 甘肃队获一等奖
  • 图解|胡昌升在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调研时强调了这些! 图解|胡昌升在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调研时强调了这些!
  • 陇拍客丨民乐:滑子菇试种喜丰收 陇拍客丨民乐:滑子菇试种喜丰收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西部六省(区)卫生应急综合演练在兰州
2   甘肃省遭遇“换季式”降温 多地迎来雨
3   10月26日起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将执行冬航
4   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县域均能提供血液透
5   5分钟响应 30分钟到场 1小时内解决 兰
6   兰州市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 兰州市前
7   甘肃省运动员在残奥乒乓球亚锦赛上摘金
8   【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两千余种“甘味
9   【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
10   第六届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总决赛在兰
11   胡昌升在省委科技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强
12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省委书记胡昌升主
13   李世勇: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以共同理想
14   永靖县大型舞台情景剧《黄河安澜》在兰
15   【甘快看】胡昌升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