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三农频道 >> 一县一品

临泽:葡萄喜迎丰收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5-10-06 15:43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余守萱

  金秋时节,临泽县迎来葡萄丰收季。在三二村的千亩葡萄种植基地里,果农们正抢抓晴好天气,忙碌地采摘、分拣、装运,一串串晶莹饱满的葡萄映衬出农户喜悦的笑容,也串起了乡村振兴的“甜蜜链”。

  “我们三二村今年种植葡萄2000亩,主要品种有红提、科瑞森、新遇等10多个品种,平均亩产3000斤,主要销往青海新疆等地,可有效带动周边种植户增收致富。”临泽县平川镇三二村文书董吉成介绍道。

  三二村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的模式,以红提为主栽品种,并积极引进阳光玫瑰、蓝宝石等新优品种。因所产葡萄果粒均匀、糖度高、耐储运,深受市场欢迎。目前,葡萄产业占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成以上,已成为支柱产业。

  不仅是三二村,板桥镇友好村的葡萄也迎来了好收成。种植户张丽萍种植葡萄已有六年,通过精细化管理,科学浇水施肥,她家的葡萄品质优良。

  “今年是个丰收年,葡萄长势好、甜度高、颗粒大。”临泽县板桥镇友好村葡萄种植户张丽萍高兴的说,

  “我们友好村葡萄种植面积600亩,涵盖红提、无核白、巨峰、夏黑等多个品种,亩产达3000–4000斤。销售以外地客商采购为主,同时通过在张罗公路设点零售,拓宽销路。”临泽县板桥镇友好村文书任建军介绍道。

  临泽县板桥镇土壤肥沃,采用祁连雪水灌溉,加之凹凸棒石滋养和沙砾土壤栽培,以及北纬38°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葡萄生长的最佳区域。自2008年起,该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发展设施葡萄与露地葡萄,构建“企业(合作社)+果农+市场”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葡萄产业规模化发展。

  临泽县葡萄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2000年开展设施延后栽培试验,2003年取得成功,2005年开始规模化推广。200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造地、新技术、高效益”的发展思路,以黑河北岸荒漠带为重点,瞄准错季鲜食葡萄高端市场,大力发展以设施红地球葡萄为代表的葡萄产业。

  通过“园区带大户,大户带农户”的发展模式,临泽大力推广设施葡萄延后栽培、荒漠区半地下室日光温室建造、大拱棚栽培等关键技术,培育了红桥酒庄、银先农业示范园、兴科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示范样板,形成了以12家葡萄专业合作社为龙头、10个葡萄专业村为骨干、种植农户为基础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体系。截至目前,全县葡萄栽培面积达1.6万亩,年产量9930吨,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已建成葡萄冷藏气调库12座,年贮藏能力2万吨,注册葡萄专业合作社13家,从事葡萄生产经营的企业3家,认证有机葡萄基地3820亩、绿色产品2个,拥有“遇仙桥”“银先葡萄”“红桥庄园”等8个葡萄商标,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葡萄产业不仅成为临泽农业的重要支柱,更成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幸福产业。

  通讯员 郑安博 张瑞 杨芮 王建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视频海报|一轮中秋月 万般团圆情 视频海报|一轮中秋月 万般团圆情
  • 大型原创音乐剧《米薇的敦煌》10月9日在兰首演 大型原创音乐剧《米薇的敦煌》10月9日在兰首演
  • 国庆双节:哈达铺铸魂忆初心 官鹅沟养心享自然 国庆双节:哈达铺铸魂忆初心 官鹅沟养心享自然
  • 环卫保障不打烊 兰州市“双节”强化保洁优环境 环卫保障不打烊 兰州市“双节”强化保洁优环境
  • 兰州市保障“双节”市容 主城区日均清运生活垃圾约3000吨 兰州市保障“双节”市容 主城区日均清运生活垃圾约3000吨
  • 甘肃:国庆假期坚守岗位 奋力推进项目建设 甘肃:国庆假期坚守岗位 奋力推进项目建设
  • 甘肃:假日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甘肃:假日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兰州租赁经济释放假期消费新动能
2   兰州市第十届运动会六大项目同日开赛
3   兰州文旅促消费群众文艺展演引燃假日经
4   兰州市全力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
5   敦煌壁画里的中秋节
6   嘉峪关:千人同歌祝福祖国
7   武威强化金融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8   兰州:假日活动丰富多彩
9   天水:“麦积烟雨”魅力无限
10   全国陇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11   2025甘肃民营企业100强“出炉”
12   视频海报|一轮中秋月 万般团圆情
13   【甘快看】甘肃平凉崆峒区:守护“中秋
14   【甘快看·网络中国节】一眼千年,古人
15   【甘快看】金色传说!甘肃金塔胡杨林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