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三农频道 >> 三农要闻

泾川:西葫芦喜丰收 成了致富“金葫芦”

25-09-22 17:44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余守萱

  近日,记者走进泾川县罗汉洞乡南河村与张姚村的设施蔬菜大棚,满目翠绿、生机盎然。一个个色泽鲜亮、个头匀称的西葫芦挂满藤蔓,长势十分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装箱、称重、搬运,动作熟练、干劲十足,脸上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今年的西葫芦长得真是好!你看这分量、这品相,到市场上绝对是抢手货!”种植户刘永杰小心翼翼地托起一个重达数斤、饱满匀称的“精品西葫芦”,语气中充满自豪。他今年秋季共种植了70棚西葫芦,预计十月下旬上市,每棚产量可达3000斤。按当前市场价每斤1.5元计算,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0多万元。

  为确保西葫芦“长得好、品质优”,罗汉洞乡蔬菜种植技术服务队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播种时的行距株距规划,到生长期的水肥管理,再到病虫害防治,技术员定期进村入户,手把手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以前全凭经验,产量时高时低。现在有了专业技术指导,浇水、打药都讲科学。去年我家9亩西葫芦卖了5万多元,今年收成肯定更好!”正在忙碌采摘的村民张永显高兴地说道。

  张姚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姚博涛指着整齐的田垄介绍:“今年我们村秋季共种植90多棚西葫芦。仅在授粉期间,就雇用了30多名村民,每人每天工资100元,算下来能为村民增收近10万元。务工人员中有不少是留守妇女,既能照顾家庭,又能赚取收入,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近年来,泾川县罗汉洞乡将设施蔬菜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帮助农户实现从“盲目种植”到“科学种植”的转变。企业提前签订订单,提供优质种源和全程技术指导,合作社统一协调管理,农户只需按标准种植,收获后不愁销路。产业链各环节紧密衔接,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挂满枝头的,不仅是沉甸甸的西葫芦,更是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罗汉洞乡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通讯员 赵珍珍 郭丽蓉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红星照耀中国·“两点一存”耀华夏】媒体团走进兰州烈士陵园接力“红色火种” 【红星照耀中国·“两点一存”耀华夏】媒体团走进兰州烈士陵园接力“红色火种”
  • 2025相约敦煌|“看得见的敦煌”文化项目正式启动 2025相约敦煌|“看得见的敦煌”文化项目正式启动
  • “雪域精灵”聚会祁连山 红外相机定格8只藏雪鸡同框 “雪域精灵”聚会祁连山 红外相机定格8只藏雪鸡同框
  • 兰州市七里河区农民丰收节活动丰富多样 兰州市七里河区农民丰收节活动丰富多样
  • 明起 G3011柳格高速公路当金山隧道施工改造 隧道内半幅通行 明起 G3011柳格高速公路当金山隧道施工改造 隧道内半幅通行
  • 张掖百万亩制种玉米喜开今秋“第一镰” 张掖百万亩制种玉米喜开今秋“第一镰”
  • 2025相约敦煌|“95后”女孩以刀为笔 锲金画刻出敦煌之美 2025相约敦煌|“95后”女孩以刀为笔 锲金画刻出敦煌之美
  • 2025相约敦煌|从“护宝”到“传扬”: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赋能敦煌文化出圈 2025相约敦煌|从“护宝”到“传扬”: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赋能敦煌文化出圈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红星照耀中国·“两点一存”耀华夏】
2   泾川:千亩白菜“绿”满田 丰产增收“
3   漳县:万亩中药材成富民强镇“新引擎”
4   民乐:沃野奏响富民曲 特色产业撑起增
5   临泽:秋黄染透五谷丰 遍地金黄喜归仓
6   灵台:多元产业协同发力 激活村集体经
7   玉门:籽用葫芦迎丰收 化身致富“金葫
8   静宁:早熟苹果抢“鲜”上市 果香飘溢
9   玉门:“真金白银”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10   临泽:千亩谷子喜丰收 遍地“黄金”收
11   成县:强工业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
12   灵台:苹果“炼金记”
13   飞跃雄关 智筑空港——科技创新为嘉峪
14   金塔:“亮剑”破梗阻 “红本”暖民心
15   2025相约敦煌|“看得见的敦煌”文化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