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三农频道 >> 市州动态

平凉崆峒:玉米大豆“同田生” 良田效益“节节高”

25-09-10 16:55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余守萱

  初秋时节,走进平凉市崆峒区白水镇的田间地头,阵阵秋风吹过,玉米叶沙沙作响。大豆与玉米间作共生,枝繁叶茂、豆荚饱满,一幅“粮豆双收”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白水镇在全镇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总面积达1740亩,主要分布于白水村、大潘村、甘沟村、打虎村四个村落。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今年的复合种植模式主要包括“4行大豆+2行玉米”“6行大豆+6行玉米”“4行大豆+4行玉米”和“2行大豆+2行玉米”等多种配置。这种科学搭配能够充分利用光照、土地和养分,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在白水村的田地上,村民朱杰正忙着查看大豆结荚情况。“以前只种玉米,一年到头收入有限。今年采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玉米长势良好,还多收了一季豆子。国家每亩补贴200元,还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心里踏实多了。”朱杰高兴地说。

  为确保种植成功,白水镇积极对接区农技中心,组织技术人员对种植大户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种植户在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大幅节省了人力成本。

  “这种模式不仅产量高,还能养地。”大潘村种植大户潘帅康蹲在地里,轻轻拨开一株大豆的根部,解释道,“大豆根瘤菌可以固氮,减少玉米的化肥使用量,明年这块地会更肥沃。”

  据初步测算,今年白水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的玉米亩产预计可达80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110公斤以上,每亩综合收益较单一种植玉米可增加约200元。

  目前,全镇大豆玉米已进入成熟关键期,农户们正抓紧开展收割前的最后管理,确保颗粒归仓。

  下一步,白水镇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完善农机配套和技术服务体系,推动“粮豆轮作、带状种植”新模式惠及更多农户,让同一片土地产出更多希望。

  通讯员 赵芳媛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庄浪:蔬菜产业打开致富密码 庄浪:蔬菜产业打开致富密码
  • 图解|关于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胡昌升强调了这些! 图解|关于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胡昌升强调了这些!
  • 图解|关于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胡昌升强调了这些! 图解|关于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胡昌升强调了这些!
  • 兰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发布2023-2024年行政审判白皮书 兰州铁路运输两级法院发布2023-2024年行政审判白皮书
  • 非遗文化看甘肃(40)|史婷:三尺讲台传非遗 一纸一剪寄师情 非遗文化看甘肃(40)|史婷:三尺讲台传非遗 一纸一剪寄师情
  • 【陇人相210期·教师节特刊】贺龙君:广东医生赴甘肃 亦师亦友传帮带 【陇人相210期·教师节特刊】贺龙君:广东医生赴甘肃 亦师亦友传帮带
  • 【陇人相209期·教师节特刊】“芯片”教师马牧群:以数字工匠精神点亮设计未来之光 【陇人相209期·教师节特刊】“芯片”教师马牧群:以数字工匠精神点亮设计未来之光
  • 甘肃新闻丨(牢记嘱托践行动)足迹:深情厚望系陇原 甘肃新闻丨(牢记嘱托践行动)足迹:深情厚望系陇原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静宁:科技赋能梨园丰产增收
2   漳县:小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3   静宁刘亮:廿二载讲台路 以爱“育”见
4   庄浪:蔬菜产业打开致富密码
5   平凉崆峒:玉米大豆“同田生” 良田效
6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油十二厂:“以治提
7   灵台:千亩椒田红似火 乡村振兴绘新篇
8   西和:马铃薯成富民兴县“大产业”
9   华亭:玉米青贮忙 田间“绿浪”变“牛
10   民乐:“小豆”变“金豆”铺就富民路
11   崇信:早熟苹果迎丰收 甜蜜产业助振兴
12   民乐:马铃薯丰收奏响乡村振兴“薯”光
13   高台:“花田”喜事多 百亩葵花迎丰收
14   风雨中的石油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采
15   胡昌升在兰州市看望慰问教师时勉励大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