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三农频道 >> 乡村振兴

高台:“三北筑绿”破局“沙戈荒”

25-09-04 16:12 来源:中国甘肃网 编辑:余守萱

  初秋时节,走进高台县“三北”工程六期项目区,目之所及,草方格如棋盘纵横,灌木林似绿浪翻涌——这片曾经饱受沙患的土地,如今正加速实现“退沙还绿”。

  今年,高台县聚焦生态屏障建设,持续实施人工造林、工程固沙、退化草原修复等生态治理工程,大力推进“沙戈荒”治理。

  科技赋能筑屏障

  在全县风沙肆虐的“咽喉”之地——西沙窝风沙口,科技的力量有效破解了治沙困局。无人机吊运稻草、沙障机铺设草方格沙障,这些科技“利器”的应用,实现沙漠“锁边”从过去的“人海战术”到如今的“人机共舞”。通过“锁边固沙+绿洲防护”治理模式,全年完成工程固沙2.79万亩、人工造林1.94万亩、森林质量提升3.15万亩,有效遏制了风沙蔓延。在三益渠林场的红柳平茬复壮区,新生的红柳枝条已窜至1.5米高,宛如一支支“生态卫兵”,筑起一道坚实的“绿色长城”,持续发挥生态防护功能。

  林草修复焕生机

  从合黎镇八坝滩创新引入“中水”解决造林灌溉难题,到罗城镇花墙子滩采用蓄水池配套滴灌技术实施人工造林,荒漠中的新绿如繁星点缀。三桥湾林场退化林修复区通过“块状混交+纯林栽植”模式,补植的红柳、沙枣、梭梭等抽出新枝,焕发勃勃生机。新坝镇、罗城镇退化草原则通过围栏封育、施肥改良、草种补播、鼠虫防控“四位一体”修复措施,红砂、盐爪爪等植被重现绿意,鹅喉羚等野生动物重返家园。全年完成新造林管护6.26万亩,封山育林3.83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33.5万亩,区域生态韧性持续增强。

  绿富同兴惠民生

  “绿色革命”不止于林草修复、防风固沙,更催生了“生态+”的产业聚变。共裕农场的早酥梨加工成果汁饮品,三桥湾林场的梭梭林下肉苁蓉鼓起农户腰包,国道312沿线的葡萄园硕果累累,金河湾产业园的3000亩艾草田郁郁葱葱,合黎山猪、胭脂鸡等林下经济蓬勃发展……“沙海绿洲”既绿了山川,又富了百姓,群众真正端稳了“生态碗”。高台县围绕交通干线、荒漠戈壁等重点区域,鼓励引导专业合作组织、造林大户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栽植葡萄、优质梨等特色经济林9.73万亩,实现经济效益2.1亿元。

  当黑河碧水润泽沙海,科技锋芒刺破荒芜,高台这座沙区绿洲农业县,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走出了一条“绿富同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昔日风沙肆虐的荒漠,正加速重塑生态版图,让“大漠孤烟”的苍凉,渐变为“绿进沙退”的蓬勃。

  通讯员 陈占伟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榆中灾区干部群众:观看阅兵盛典 凝聚奋进力量 榆中灾区干部群众:观看阅兵盛典 凝聚奋进力量
  • 灾后恢复加速推进 榆中兴隆山村农家乐烟火重现美味依旧 灾后恢复加速推进 榆中兴隆山村农家乐烟火重现美味依旧
  • 兰州城乡公交公司开通高校学生返校绿色通道 兰州城乡公交公司开通高校学生返校绿色通道
  • 兰州餐厨垃圾监管效能持续提升日均收运超390吨 兰州餐厨垃圾监管效能持续提升日均收运超390吨
  • 沉浸式体验古法制香 甘肃省博物馆带观众“复活”千年香韵 沉浸式体验古法制香 甘肃省博物馆带观众“复活”千年香韵
  • 今明两天张掖以东有明显降水过程 今明两天张掖以东有明显降水过程
  • 本地“农文旅”融合再添亮色兰州文创酸奶火出圈 本地“农文旅”融合再添亮色兰州文创酸奶火出圈
  • SVG | 烽火陇原·等你点亮山河记忆 SVG | 烽火陇原·等你点亮山河记忆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民乐:万亩茴香丰收忙 “致富香”助跑
2   宁县: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乡村振兴“
3   灵台:西屯镇600亩萝卜喜获丰收
4   高台:“三北筑绿”破局“沙戈荒”
5   平凉崆峒:粮田长势好丰景
6   金塔:特色林果迎丰收 桃甜梅香富民生
7   宁县:电商助力“小核桃”出村
8   榆中灾区干部群众:观看阅兵盛典 凝聚
9   甘肃社会各界观看九三阅兵:铭记历史
10   灾后恢复加速推进 榆中兴隆山村农家乐
11   用艺术诠释生命韧性 全国残疾人艺术汇
12   中国科协第十八期巾帼科技创新沙龙在京
13   【小陇画报·406期】红石窝草原的秋 藏
14   张掖各族干部群众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
15   “迁徙狂鸟”和绿头鸭抵达敦煌阳关保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