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东西协作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八月的静宁县界石铺镇,大地披锦。在李堡村智慧特色蔬菜产业基地,一排排温室大棚格外醒目。棚内穹顶高大、视野开阔如现代化农业工厂,西瓜、西红柿苗经喷淋后昂首挺立,生机盎然。李堡村村民孙卓惠在承包的大棚里,查看作物长势,脸上挂满笑容。
“之前是塑料大棚,还有用土坯砌的墙,每年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和损坏,自己都有放弃种植的想法了。”作为思想开放、种植蔬菜大棚经验足的中年代表,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孙卓惠和其他菜农一样,心生退意。
转机出在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2022年,天津市武清区先后投入1880万元帮扶资金,在李堡村建设了116座日光温室,并带动建起3000㎡的玻璃连栋温室和4000㎡的现代化育苗拱棚。
孙卓惠成为首批受益者,承包了四座新棚,种植观念从此天翻地覆。“现在我用一部手机,在家就能了解大棚内作物的生长状况,还能获取大棚内部环境数值。比如温度设置,只要超过28℃,智能设备就会报警,并自动打开放风口;如果低于28℃,就关闭放风口。”她指着棚内的智能设备介绍道,这种自动化技术减少了人为失误,提高了效率,让蔬菜产量稳中有升。
技术的革新只是东西部协作的一部分。在武清区来静挂职干部的协助下,孙卓惠通过静宁县津武青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指导,开始通过抖音、微信等自媒体平台,介绍自家种植的西瓜和西红柿,直播分享种植心得,吸引了外地客户的订单。

“过去只能靠本地市场,现在一部手机就能把产品卖到全国,收入翻了一番。”
孙卓惠的经历折射出界石铺镇李堡村整体变迁。同样,在天津武清区的结对帮扶下,界石铺镇继红村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油菜花基地、红色文化长廊等项目,美化了村容村貌,吸引了游客;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等民生工程,完善了乡村治理体系;席家堡子红色露营基地等项目,为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例如,电商孵化基地为农户提供线上销售渠道,供港肉牛基地拓展了出口市场,红色旅游项目则盘活了本地文化资源。”界石铺镇党委书记刘晓刚介绍,武清区资金注入、人才交流、招商引资和技能培训,帮助李堡村和继红村建立了内生动力,衍射带动全镇农户户均增收1.8万元以上。
据了解,自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武清区累计投入超6000万元援助资金,在结对的界石铺镇继红村和李堡村,实施20多个重大项目,覆盖产业、人才、劳务、文旅等领域,助力界石铺镇产业路径向多元化发展,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实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华丽转身。
通讯员 吴玺 文/图
相关新闻
- 2025-08-28临泽:特色产业绘就秋日好“丰”光 果蔬飘香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 2025-08-27华亭:“小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 2025-08-27临泽:“智慧农机”驰骋沃野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2025-08-27漳县: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