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产业“强筋骨”乡村“焕新颜”

夏末,行走在山丹县陈户镇广袤的田野乡间,扑面而来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生动图景。这里,正以项目聚势、产业筑基、生态塑形、治理固本的全方位实践,奋力书写着焉支大地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今年以来,陈户镇积极谋划申报以工代赈、农田水利等各类项目26项,持续夯实发展基础,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走进甘肃嘉泰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学福正在和工作人员一同调试着崭新的种子打包生产线。传送带上,油菜籽、萝卜种子等有序移动,经自动称重、封装,成为印有公司标识的成品。仓库区域,打包完成的种子袋按品类整齐码垛,即将发往各地市场。
甘肃嘉泰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原夏菜良种繁育、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企业,业务涵盖种子研发、生产繁育、科普实验、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公司采用“企业+产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向种植户提供优质种源、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等服务,有效带动了周边种植户和务工群众增收致富,为当地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
甘肃嘉泰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学福告诉记者:“每年在全县的制种面积是10000亩左右,其中1500亩到2000亩是公司自主流转土地经营的。公司每年销售种子1000多吨,产值可以达到3000多万元,每年的利润是300多万元。”
作为公司的核心良种繁育生产区,陈户镇万亩蔬菜繁种育种产业基地内,连片的蓝色大棚整齐排列。棚区,刚刚结束收获的土地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仿佛在积蓄着下一季的希望。
“在陈户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今年在刘伏村建成了28000平米的种子繁育大棚,每年给村集体带来的经济收入是5万元左右,每个大棚农户可获得纯收益3500到4000元。”顾学福说。
产业强了,村庄更要美起来。走进三十里堡村,眼前豁然开朗,平整宽阔的街巷干净整洁,两旁农舍的白墙黛瓦在艳阳下格外明亮,彻底告别了往日墙皮斑驳脱落的旧貌。精心打造的长城文化口袋公园古朴雅致,石砌的矮墙、仿古的烽燧小品点缀其间。村头的凉亭里,一位老人正坐着乘凉,周围环境整洁,绿意点缀,透着改善后的村居新貌。
陈户镇三十里堡村一社村民朱爱民高兴的说:“自从村里改造后,整个村子焕然一新,路修平整了,绿化也搞起来了,到处都种上了花草树木,看着特别舒心。”
陈户镇三十里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建伟表示:“今年三十里堡村被列为省级乡村示范村,对沿路沿线居住的48户常住户的房屋进行了风貌改造,新立了55盏路灯,同时增设了三处小公园、小景观,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此次项目的实施不仅对村庄的人居环境进行了大的改善,也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三十里堡村的蝶变,是陈户镇“村庄美、产业强、文化兴”目标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陈户镇立足资源禀赋,统筹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聚焦集镇、产业聚集区和节点示范村,系统化、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倾力打造三十里堡-刘伏乡村振兴示范带,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在持续提升范营—寺沟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建成“石城门”乡村休闲园,成为群众休闲、游客打卡的新去处;改造提升岸头易地搬迁点基础设施,增强集镇综合服务功能。“产业兴、乡村美”的协奏曲正在陈户镇全域奏响。
乡村振兴,不仅是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更是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心有所依、情有所寄。陈户镇以产业提质、环境改善、文化赋能、治理增效的扎实举措,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振兴路径,这一实践,为山丹县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绘就更加生动的县域画卷。
通讯员 杨海翔 拜占红
相关新闻
- 2025-08-04【重走西北角】科技赋能千年药乡 陇西实现中药材全产业链全程质控
- 2025-08-04庄浪:绿智增色 发展提速
- 2025-08-04金塔:牛羊“芯片”强 养殖效益涨
- 2025-08-04民乐:千亩西蓝花丰收 铺就乡村致富路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