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金银花成了“摇钱树” 村民采摘忙

时值夏至,暑气渐浓。静宁县八里镇小山村的600余亩金银花悄然绽放,藤蔓攀附间,葱郁的枝叶如绿色锦缎,点缀着簇簇金黄,宛如繁星坠落人间。晨光熹微时,田间已热闹非凡,附近村民们头戴草帽、身挎竹篓,穿梭于花丛间,指尖翻飞间,将一朵朵饱含芬芳的金银花收入篓中。基地上,人影与花枝交织,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画卷。
走进基地,藤蔓顺着支架铺成层层绿浪,成团的花束压弯枝头。220余名务工村民中,多是熟练的“采花能手”——她们指尖捏着花柄轻旋,带露的头茬花蕾便簌簌落入筐中。妇女们聊着家常,竹筐里的金银花渐渐堆成小山,晨曦在花瓣上折射出细碎的光,映着她们额角的汗珠闪闪发亮。
在小山村的金银花田埂上,采摘村民柳稳稳眉眼含笑,难掩喜悦之情:“我手脚还算麻利,一天能摘20斤花。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采摘,干到11点准时把鲜货送到收购点。交花时现金当场结算,钱揣进兜里,回家刚好赶上给孩子做饭。”像她这样的村民,村里家家户户都踩着“采摘-交售-结算”的当日闭环,既不耽误农活儿,又添了笔“看得见摸得着”的收入。
柳稳稳介绍,一年能摘四茬花,每天挣100多元,连着忙上一个多月,算下来每人每年差不多能挣6000块的收入,是一笔不少的经济来源。
为延长金银花产业链,八里镇小山村自建烘干房。不仅解决了花期短的难题,更让产业链从“田间采摘”延伸至“初加工”。目前,花田旁的烘干房正开足马力:新鲜金银花经称重、铺筛后,进入恒温烘烤架。24小时后,原本水润的花苞缩水成蜷曲的干货,带着烘烤后的暖香被打包运往省内外药企。“从鲜货变干货,附加值翻了几番。”八里镇小山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刚说,“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像一根金线,串起了小山村的振兴路。通过整合闲置土地,600亩花田不仅让撂荒地变身“黄金地”,更构建起种植、管理、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体系。如今,这里的种植户户均年增收超1.8万元,金银花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
小山村的花田只是静宁县特色产业版图的一角。近年来,静宁县锚定乡村振兴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引擎,立足镇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以“一乡一业”为笔,在沟壑间勾勒产业振兴画卷:从金银花到苹果,从中药材到杂粮种植,土地的潜能被重新激活,而农民手中的采摘篓,正化作盛满希望的“金钥匙”,叩开乡村振兴的大门。
通讯员 李芳艳 杜晓科 文/图
相关新闻
- 2025-06-11民乐:“一喷三防”管护忙 稳产增收保夏粮
- 2025-06-11敦煌:万亩棉田管护忙 科技赋能促增收
- 2025-06-10灵台:中药材种植成群众增收新引擎
- 2025-06-09民乐:科技特派员送来“节水经”农户增收有盼头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