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沙井镇玉米制种产业的新变化—— 从种业“老基地”到“五化”种业小镇
原标题:沙井镇玉米制种产业的新变化—— 从种业“老基地”到“五化”种业小镇
本报记者 乔伟 殷旭
金秋时节,午后的阳光依旧热力十足。行走在甘州区沙井镇五个墩村的玉米地旁,伴随着机器轰鸣声,一种特别的甜香味儿愈发浓郁。
“这是打碎的玉米秸秆的味道,城里可闻不到。”种粮大户、沙井镇五个墩村村民王春明笑着说,常年的耕作让王春明的肤色显得更加黑里透红,看着玉米收割机上一个个金黄色的玉米棒滚落着装满了小四轮拖拉机,王春明黝黑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初步测产玉米亩产量在600多公斤,亩保产值为3700元至3900元。”王春明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该镇将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以及甘州区农投公司有机结合起来,整村流转五个墩、寺儿沟、水磨湾3个村土地,以土地集约化、全程机械化、管控智能化、水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为主要手段,扎实推进2万亩“五化”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打造“种业小镇”。
为持续推动制种产业健康发展,2021年,甘州区成立甘州区现代种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全区制种玉米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以及制种基地竞争性配置等环节,推动形成玉米种子在甘州区优势基地统一生产,在园区统一加工、统一仓储、统一包装、统一交易、统一结算的全过程全元素管理格局,实现产业融合、资产聚集。沙井镇“五化”玉米制种核心示范基地的建设,同样少不了甘州区现代种业公司的参与。进入制种玉米收获季,公司负责人鄂金红常常奔波于田间地头和收购市场之间,手把手指导工人田间作业、监督收购公平开展,“今年的收获从9月底开始,计划对周边三个村3万亩制种玉米展开作业,目前收获的比例已经达50%以上,其中有8600亩的制种玉米使用机收,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
土地能丰收,是农民群众最高兴的事情,也只有把真金白银真正揣进老百姓的钱袋里,才能造就粮食丰产的不竭动力。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推进和区现代种业公司支持参与下,镇上争取5000万元资金实施大块田平整和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管控配套等项目,规划建设田间智能管控中心,搭建农机、劳务、科研等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全面推广应用大型联合整地机械和直线导航复式播种机械耕作。同时,进一步强化种业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核心基地16公里廊道和沿线4个节点的绿化工程,新建柏油道路15公里,改造居民点和街道风貌53户,规划新建集中养殖小区和精品蔬菜制种基地。目前,种业小镇已入驻制种企业20家,落实玉米制种面积15.9万亩,预计今年玉米制种总产值达到6.2亿元。
提及种业小镇未来发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薛洁忠充满期待,作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张掖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种子安全的重要职责使命。作为全区乃至全市的玉米制种核心产区和制种玉米大镇,带头在全市推进高标准“五化”制种示范基地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赋予沙井镇的历史性重要任务。我们必须在“五化”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先行先试,做优、做强、做精玉米制种产业,为全市制种产业实现全程机械化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的新路子,为全市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相关新闻
- 2022-10-21白银市平川区:小杂粮迎来大丰收
- 2022-10-21庆阳市宁县治粮仓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采摘辣椒
- 2022-10-21庆阳市什社乡新庄村1300亩黄毛谷喜获丰收
- 2022-10-20定西推动马铃薯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