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三农频道 >> 乡村振兴

念好特色“产业经”奏响乡村“富民曲”——张掖市上秦镇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纪实

22-08-22 14:39 来源:中国甘肃网-张掖日报 编辑:冯睿栋

  原标题:念好特色“产业经”奏响乡村“富民曲”

  ——上秦镇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纪实

  张掖日报记者 陈 海 殷 旭

  时下正值夏季蔬菜收获旺季,甘州区上秦镇各蔬菜种植基地产销两旺,眼见着一波又一波“绿浪”袭卷而去,一茬又一茬“新苗”孕育丰收希望。

  陆地蔬菜1.5万亩、钢架拱棚蔬菜4000多座、设施农业6000亩、日光温室800座……地处城郊的上秦镇有耕地3.5万亩,蔬菜产业就有2.5余亩,形成了集现代高效日光温室、拱棚钢架制作、工厂化育苗中心、冷藏加工贮运、现代物流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链条,成为甘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蔬菜产业核心区,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是名副其实的“菜篮子”生产基地,助推乡村振兴优势突显。

  “我们立足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以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以发展规模化露地蔬菜和高端设施蔬菜为主,通过高标准农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拓展蔬菜高端市场,制定‘一核一区两带三基地’发展规划,做强做大‘蔬菜产业强镇’品牌,全力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助推乡村振兴。”上秦镇党委书记胡军介绍。今年,该镇在培育壮大春绿、绿松等蔬菜种植龙头企业的同时,通过招新引优、招大引强,引进广东客商,注册成立绿鲜源供港蔬菜有限公司,在国道312线以西,辐射李家湾、安里闸、八里堡、上秦、下秦5个村,投资4500万元建成1000吨恒温蔬菜保鲜库、灌溉设施、生产管理用房、员工宿舍等生产生活基地2200亩,配套喷滴灌设施,推行工厂集约化育苗,发展水肥一体化、防控绿色化、管理精细化的生产基地,种植芥蓝、菜心、小白菜、上海青、向阳白、迟菜等15余种精品蔬菜,带动周边500余人就业。

  在绿鲜源供港蔬菜基地,上百名工人忙碌在田间地头,穿梭在黄绿相间的菜心丛中,只见他们快速翻飞指尖的小刀,将脆嫩的菜芽整齐割下,在手臂上堆成一摞后放进身旁的菜筐中,再经分拣运往冷藏库,最后进行冷包装后发往粤港澳大湾区。“一天收30至50筐菜,一筐8.5公斤左右,一个月挣七八千。基地每天往广州、深圳等地发两柜1000多箱,大概十多吨鲜菜。”绿鲜源供港蔬菜基地收菜工人为金国告诉记者。像他一样的“收菜人”在基地大概有300多人,目前菜心等叶菜已收获第3茬,一年能种4到5茬。

  蔬菜高效种植,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我们吸引社会资本,对王家墩村3000亩土地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喷灌工程,并修建1000吨恒温库。”胡军表示,镇上和拼多多供应商合作种植蔬菜,将政府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入股资金,实现融资模式、销售模式“双创新”,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还助力了乡村振兴。

  “我们创新融资模式,从事种植加销售,属甘肃首家。先签订5年协议,刚开始企业每亩地投资3000元,共3000多亩地。今年3月建立,5月投入使用,一年种四茬菜心、芥蓝、上海青等。张掖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好,蔬菜绿色蛋白质超过50%以上。”拼多多负责人张掖市景禾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希圳告诉记者。

  高标准农田建设也让土地升值升级,“身价”飙升。“以前土地流转了种玉米,一亩流转费四五百元,今年平田整地后统一流转,每亩流转费1000元,还能就近在基地当‘工人’,既能照顾家,又能挣到‘工资’。”安里闸村十二社农民于丽娟细算着“一举三得”的经济账,心里暖暖的。

  为了让群众“腰包更鼓”,该镇还通过“返租倒包”模式,多方开辟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渠道,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题,使村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成倍增长,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型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以李家湾村集体为主体,与浙江临海市腾越家庭农场签订协议,投资2000万元联建储藏能力2万吨的蔬菜恒温库和制冰厂,流转周边上秦、下秦、付家寨、李家湾4个村4000亩土地建设蔬菜种植基地,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胡军说,目前全镇15个村已有10个村通过“返租倒包”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预计今年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其中李家湾村达到100万元、王家墩村达到30万元。

  走进新建的李家湾村蔬菜恒温库,鲜翠欲滴的西兰花随着传送带缓缓前行,百余名工人忙着分拣、敷冰、包装、密封……经过流水线作业后,一箱箱西兰花被搬上冷链车运往粤港澳大湾区。“恒温库一期今年6月建成,二期正在建设,建成后储菜量达2万吨,既可以带动周边四五个村的土地流转,又增加劳动力就业机会。”李家湾村委会副主任范文涛说。

  截至目前,全镇配套建成恒温气调库10万吨,认证绿色食品14个,在上海、广州等地建立固定销售档口7个,年销售各类蔬菜15万吨。“已与张掖臻康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计划下半年流转土地3000亩,种植彩色胡萝卜。通过实行连片规模化示范种植蔬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拉长产业链条,持续走好蔬菜产业强镇的绿色之路。”胡军介绍。

  产业强劲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坚强有力的党建支撑。该镇徐赵寨中心村党委积极深化“三链建设”,统筹区域产业发展,推动党组织力量从“单打一”向“组合拳”转变。徐赵寨村先后投资1.51亿元,建成现代高效日光温室、新型钢架拱棚、智能化连栋温室、工厂化育苗、冷藏加工贮运、现代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业规模发展至1万亩,辐射带动周边5个乡镇11个村建立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以上,注册“陇上春绿”蔬菜产品商标,建成甘州区万亩高原夏菜科技示范园区,农产品实现100%统一品牌销售,市场竞争力不断攀升。

  有了产业的支撑,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也催生了新的产业。“依托地域优势和乡村特色资源,建设了徐赵水寨生态农庄,布局了乡村美食、亲子教育、共享菜园等业态,打响了独具魅力的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新名片,带动全镇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胡军表示。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持续用力,更需要改革创新增添活力。该镇广泛动员群众,在付家寨村新建五代高效日光温室30座,引进产果周期短快、采摘期长、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无花果进行种植,并与陕西杨凌万锦汇华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无花果种植合作协议,栽种无花果25座4万余株苗木。目前,首批无花果试种成功并上市,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吸引大量的游客采摘。“预计第一年亩产约2500公斤左右,市场价格每公斤20元左右,将实现亩产值20万元。”正在指导工人除草打叶的付家寨村无花果种植示范基地负责人周立红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一窗通办” 提质增效 “一警多能”服务群众 兰州公安打造便民服务新速度 “一窗通办” 提质增效 “一警多能”服务群众 兰州公安打造便民服务新速度
  • 甘肃省运会青少年组三大球比赛开打 兰州女篮首战告捷 甘肃省运会青少年组三大球比赛开打 兰州女篮首战告捷
  • “数智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兰州新区全力向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迈进 “数智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兰州新区全力向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迈进
  • 兰州市永登县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兰州市永登县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 国内首个核能装备焊接数字化平台在兰石基地上线 国内首个核能装备焊接数字化平台在兰石基地上线
  • 中国这十年·甘肃|办好甘肃事情的关键是什么?进来告诉你! 中国这十年·甘肃|办好甘肃事情的关键是什么?进来告诉你!
  •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聚焦第十五届省运会:省运会“三大球”同日开打 聚焦第十五届省运会:省运会“三大球”同日开打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喜迎二十大 网络名人金城行”主题活
2   绕行!兰海高速井坪收费站向北约11公里
3   共青团兰州市委多措并举服务青年就业
4   【陇拍客】酒泉:大葱丰收季 田间收获
5   第六届敦煌文博会执委会办公室召开筹备
6   “一窗通办” 提质增效 “一警多能”服
7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兰州市
8   方大炭素炭砖生产持续增量
9   “敦煌遗书数据库”正式上线
10   “东方文明古国冶金术展”在敦煌莫高窟
11   甘肃农大21个“科技小院”获批支持建设
12   未来5天 兰州市空气质量较好
13   甘肃省运会青少年组三大球比赛开打 兰
14   “数智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兰州新
15   兰州市永登县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