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三农频道 >> 乡村振兴

酒泉市:开创种业“芯”未来 跑出振兴加速度

22-08-16 16:47 来源:中国甘肃网-酒泉日报 编辑:冯睿栋

  原标题:开创种业“芯”未来 跑出振兴加速度

  ——肃州区擦亮现代种业金字招牌

酒泉奥凯种机生产车间
 

敦煌种业智能玻璃温室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一粒粒浓缩着代代智慧、辈辈辛劳的种子落入泥土,在循环往复的岁月里、在繁盛沃土的酝酿中茁壮成长,焕发着勃勃生机。 

  肃州区依托种业这张蕴含新技术、新成果的“金名片”,守护粮食安全命脉,不断延伸出充满机遇的产业链,种出农民富裕的好日子,走出企业自主创新的新路子,让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好种子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落地田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向前、底气十足。

  端牢饭碗:为种业装上“肃州芯” 

  在肃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智慧展厅,一组组照片记录着肃州区人民垦荒造田、扩大耕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历史,耀眼的成就从一粒粒种子开始。 

  肃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中段,39度黄金纬度赋予了农作物生长充足的日照,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培育的种子籽粒饱满、光泽度好、发芽率高、耐贮藏,是全球公认的优势农作物制种区之一,被业内人士誉为“天然的种子繁育场”。 

  近年来,肃州区秉承农业发展、种业先行的理念,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优良品种培育,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种业安全。注册申报“肃州杂交玉米种子”“肃州向日葵种子”“肃州辣椒”“肃州西葫芦种子”等4个地理标志商标,培育了“敦煌飞天”“希望瑞丰”“蓝翔园艺”等知名种子品牌,全区审定登记品种达到1000多个,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品种创新优势。建成酒泉电子商务产业园、巨龙物流港、春光新天地农产品展销中心及聚农网等物流基地和电商平台12家,初步形成以蔬菜、花卉为主,集种子生产繁育、加工、收购、储藏、销售和冷链物流运输为一体的“线上+线下”供应链体系,实现了订单化生产销售。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年产各类种子1亿公斤,玉米种子和蔬菜种子生产量分别占全国种子总需求的10%和50%,蔬菜、花卉种子出口量占全国蔬菜、花卉种子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种子出口美国、法国等6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制种基地和国家重要的良种繁育基地。 

  为提升全国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优势,肃州区培育了“肃州种子”公用品牌,成功举办了酒泉现代种业博览会及花卉博览会,不断擦亮“肃州种子”金字招牌,提升制种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开创种业“芯”未来。藏粮于地:良种良法种好粮 

  一粒好种子育种平均周期为8年至10年,甚至更久。无论是打通品种选育、种子繁殖、推广销售等环节,还是促进产学研用结合,都需要长远谋划、系统布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走进肃州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连片智能温室整齐排列。棚内硕果累累、生机盎然。在3.15万平方米的试验区内,种植了蔬菜、玉米、瓜类、花卉、向日葵等12大类作物1.4万多个品种,由企业统一管理试验。经过风味、果形、色泽、产量、储存、抗性等重重考核后,最优的品种才能脱颖而出。目前,园区引进育种企业13家,建成种子试验研发基地3016亩,带动发展专业合作社816家、家庭农场106个。

  为种业插上科技翅膀,让好种子结出好果子,农业才更有盼头、农民才更有奔头。“我们围绕蔬菜制种产业发展布局,不断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种业国际国内合作和产业升级,全面提升肃州种业市场竞争力,形成了特色制种产业的领先优势。”肃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徐世勇说。 

  近年来,肃州区逐步构建起敦煌种业研究院、奥凯种机研发中心、大禹节水研发中心等“三院五中心”和“科研平台+专家团队+农技推广员+企业+农户”的“五位一体”技术服务体系。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等12家科研机构和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研发实验室、人才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开展技术开发、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为现代种业发展提供优质专业服务。依托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加快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作物新品种引进培育,初步构建起企业自主研发、平台认定检测同步的研发服务推广体系,为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增收致富:小种子撬动大产业 

  作为花卉制种大镇,肃州区金佛寺镇积极探索“乡村游+产业+体验+消费”新模式,拓展建设集科普研学、劳动实践、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丝路花旅、银佳庄园等特色农家乐,好产业变成好风景,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围绕花卉制种产业,金佛寺镇农文旅融合发展逐渐多元化,打响了杏花文化旅游节、李广杏采摘节及花之海观光旅游节等乡村文化旅游品牌节会,吸引了农民返乡创业开农家乐,让游客真切感受到这片田野的‘色香味’,打造了文旅融合全域景区。”金佛寺镇党委书记韩建斌说,今年,将聚力建设核心景区,积极打造以银佳庄园、丝路花旅为主的农旅融合大景区,以乡村旅游带动周边农户创业增收,预计年收入增加800万元,形成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四方共赢的局面。

  在肃州区,种业的发展让产村融合逐渐“枝繁叶茂”,乡村旅游等“枝叶”的成长让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历经40多年的发展实践,肃州区目前拥有种子生产加工企业157家,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其中,育繁推一体化上市企业1家、合资企业2家、出口资质企业25家,建成成套种子生产加工线35条、种子储藏库5.7万平方米、种子晾晒场130万平方米,种子加工能力达2亿公斤。培育敦煌种业、登海先锋等育繁推一体化省级龙头企业9家,与全球80多个国家(地区)及全国近千家种子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代繁品种达4900多个,代繁面积达全区瓜菜制种面积的80%。 

  家住肃州区果园镇中所沟村7组的制种大户杨东林今年种的13.5亩甜椒、四季豆、生菜、杂交葫芦和菊花即将迎来收获。“现在大家制种的积极性很高,制种收入比较高,只要人勤快,在家制种比外面务工强。”杨东林说。在果园镇,和杨东林一样的制种户很多,制种业已成为这里最主要的增收致富渠道。“每年春耕开始前,各制种公司会跟我们签订合同,免费给我们母种,还会商定保底收购价。”杨东林说,“我们产多少人家收多少,比过去自己找公司收种子更有收入保障。” 

  肃州区不同坐标呈现出的增收景象,正是种业发展势头强劲的最好佐证,肃州区制种面积常年稳定在30万亩左右,占到全区耕地面积的28.6%,农民可支配收入近三分之一来源于制种产业。 

  下一步,肃州区将紧紧围绕打好种业“翻身仗”,聚焦种业“卡脖子”难题,以打造国家核心种业基地为目标,扩基地、育龙头、促创新、抓管理、办节会、树品牌,推动肃州区由“种业大区”向“种业强区”转变,努力把肃州区建成全国效益最好、环境最美、质量最优、管理最规范的种子生产基地,实现“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必有肃州种”的目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高台宣化镇:硕果满枝劳务火 高台宣化镇:硕果满枝劳务火
  • 【反诈警钟】以“你涉嫌电信诈骗”实施电信诈骗 天水甘谷一女子险被骗 【反诈警钟】以“你涉嫌电信诈骗”实施电信诈骗 天水甘谷一女子险被骗
  • 打造“车轮上”的流动党支部 甘肃全域开展深化货车司机群体党建试点工作 打造“车轮上”的流动党支部 甘肃全域开展深化货车司机群体党建试点工作
  • 【小陇画报·152期】酒泉:祁连山下好风光  戈壁劲唱大风歌 【小陇画报·152期】酒泉:祁连山下好风光 戈壁劲唱大风歌
  • 【海报】夯实网络安全责任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海报】夯实网络安全责任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 图解|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全文) 图解|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全文)
  • 夯实网络安全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夯实网络安全 共筑网络安全防线
  • 图解|解读《党委(党委)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 图解|解读《党委(党委)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庄浪:引洮工程引来“惠民水”
2   高台宣化镇:硕果满枝劳务火
3   宕昌: 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欢乐多
4   临泽沙河镇:小鸡“啄”开增收致富门
5   康县:美丽乡村旅游逐日升温
6   崇信:小小油桃成了致富“金果果”
7   金塔:安置点上的“好小伙”张伟东
8   玉门:“标准地”改革为企业发展减负提
9   靖远刘川镇:“蔬”写富民产业好“钱”
10   瓜州:打通乡村“振兴道”迈上致富“高
11   华亭东华镇:蔬果飘香映出秋收好“丰”
12   玉门:解锁敬老院里的幸福“密码”
13   甘肃省机动车、驾驶人相关业务期限有调
14   剑胆琴心 守护百姓平安——记兰州市公
15   【反诈警钟】以“你涉嫌电信诈骗”实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