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省情 >> 经济社会发展 >> 社会事业

从4小时18分到3小时24分 一名铁路调车司机与他的马拉松“健康革命”

2025-04-29 09:18 来源:兰州晚报

原标题:从4小时18分到3小时24分 一名铁路调车司机与他的马拉松“健康革命”

刘长江参加马拉松比赛 受访者供图

清晨6时,凤凰山下,兰州北编组站的灯光刺破西北的夜色。刘长江站在调车机车的驾驶室里,目光扫过仪表盘,手指在操纵杆上轻轻敲击。他的工作是把成千上万的货车车厢按去向重新编组,像拼积木一样,指引它们驶向全国各地。而他的另一场“编组”,则发生在工作之外——他正努力让一群铁路调车司机,重新“组装”生活方式,变成热爱奔跑的人。

“跑起来,别让身体生锈”

刘长江是兰州西机务段的内燃机车指导司机,一个在钢铁轨道上工作了十几年的“调车人”。他的日常,是在狭小的驾驶室里一坐就是七八个小时,精神高度集中。这种状态,是铁路调车司机的普遍写照——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腰肌劳损、体重超标。“下班后,很多人回家就瘫着,刷手机、打游戏,几年下来,肚子大了、血压高了。”刘长江说。

他自己也曾是其中一员,直到2011年,兰州举办第一届马拉松,当时37岁的刘长江,看到比赛的消息立刻报了名。没有专业训练,仅凭一腔热血,他跑完了全程,成绩4小时18分。冲过终点时,双腿发抖,但心里却涌起一种久违的畅快。

从那以后,马拉松成了他的“第二轨道”。北京、广州、西安、宝鸡……他的脚步跨越城市,成绩也从最初的4小时提升到3小时24分。但跑得越多,他越意识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调车司机这群最需要体力的人却最不爱动?

一场自下而上的“健康革命”

2020年,刘长江决定做点什么。他在班组里发起“机跑团”,口号简单直接——“强身健体,无伤运动”。

起初,响应者寥寥。工友们笑他:“上了一天班,哪有力气跑步?”刘长江不争辩,只是每天在微信群里发自己的跑步记录,配上一句:“今天跑了10公里,感觉还能再调两列车。”

慢慢地,有人开始跟跑。为了激励大家,他设计了一套“游戏规则”: 每月月底,成员需在微信群内分享跑量图,按照初级50公里、中级100公里、高级150公里进行统计,月跑量不达标者会进行象征性惩罚——自愿交纳20元,用于购买运动腰包等体育用品。

除此之外,他还制定了积分升级制度,每年一月份全体降3分,参与半马加1分,参与全马加3分,够6分进中级,够10分进高级,一年没参加马拉松降1级,有效地带动了班组职工“动起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班组级别为高级2人、中级5人、初级8人。

“就像打游戏升级一样,跑着跑着,就上瘾了。”班组职工王小磊说,他曾经是个“宅男”,下班就“躺平”,加入“机跑团”后,有很多次想放弃,在刘长江的鼓励下坚持下来,现在每天不跑上10公里,心里感觉空落落的。

现在,很多班组职工加入了刘长江的“机跑团”,不仅体能和精神状态焕然一新,而且班组还实现了运动与工作共促进,跑步与班组建设、安全管理、作业效率相融通。

把“机跑团”推广开来

今年4月,刘长江在陕西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跑出个人最好成绩——3小时24分。冲线时,他想起那些曾经嘲笑他的工友,如今都成了赛道上的跑者。

他说,“兰州北编组站是兰州铁路枢纽货运列车集中到达、解体、编组的中转,日均办理货车26000辆。调车司机长期久坐、精神高度集中,如果再不运动,身体迟早会‘脱轨’”。现在,他的目标不仅是自己跑,而且是让更多人跑起来。他计划把“机跑团”推广到整个车间,甚至其他铁路单位。

“调车司机的工作是让列车有序运行,而我的‘副业’是让大家的身体也能一直‘正点’。”刘长江说,“超重和肥胖并不是简单的审美问题,而是关乎每个人的健康素质,我将继续带动身边的职工迈开腿、跑起来,助推‘国家喊你减肥’从网络热议变为全民实践。”

通讯员 陈晓刚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安丽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