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甘肃百年考古展”开展

100年前的中国,浙江南湖游船上的曙光,宣告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00年前的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的科学发掘,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100年前的甘肃,陇东辛家沟和赵家岔旧石器石英岩石片的发现,开启了甘肃考古发掘的第一铲。12月28日,在甘肃省文物局的指导下,由甘肃省博物馆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筹办《实证——甘肃考古百年展》在甘肃省博物馆西一楼展厅开展,展出为期三个月。
此次展览吸引了众多文博界人士和考古爱好者前来参观。记者看到,展览分为“人类起源”“文明肇始”“周秦溯源”“交流互鉴”“多元一体”“保护与研究”六个单元,参展文物共计457件,其中敦煌旱峡玉矿遗址、张掖西城驿遗址、宁县石家遗址及吐谷浑王族慕容智墓群等考古项目出土的部分典型文物也将亮相。
该展旨在全面回顾甘肃考古工作100余年的发展历程,展示甘肃考古工作不同阶段的重大发现与研究成果,展现甘肃百年重大考古发现和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以期教育引导观众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并借此开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历史新征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推出甘肃百年考古成就展具有特殊的意义。“考古工作对于我们从传统中寻求资源、盘点‘家底’,厘清传统文化的脉络与次序,从而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照着讲’到‘接着讲’的继承与超越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说。
贾建威介绍,甘肃地处我国内陆西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面貌,造就了灿烂的文化。从1920年桑志华在华池县赵家岔的黄土地层发现两枚石英岩石片开始,就开启了甘肃考古发掘的先河,至今已逾百年。一百年来,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重要文物资源,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为甘肃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前沿阵地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资料。
贾建威说,作为省级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多来源于考古发掘,大地湾遗址、灵台百草坡西周墓葬、武威雷台汉墓、磨咀子汉墓、天梯山石窟等享誉海内外的重要文化遗产点的出土文物大部分藏于此。此外,我们积极利用这些馆藏资源,组织了不同题材和内容的展览,赴省外海外进行展览展示,甘肃文物社会影响力得以彰显,甘肃历史文化社会知名度得到提升。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说,通过此次展览,回顾和总结甘肃考古百年发展历程,有助于甘肃考古人更好地汲取经验和养分,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展示和利用,推动甘肃考古工作继往开来,接续奋进。展示甘肃百年来的考古成果,对传承甘肃历史文化,深化学术研究,加强交流互鉴,做好文物工作,促进文旅融合等,都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据悉,此次展览除现场观展外,观众还可在12月28日10:00-12:00与29日11:00-13:00登录抖音平台搜索关键词“甘肃省博物馆”,进行线上观展。届时,分别由甘肃省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白雪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管理部主任魏美丽为大家进行线上直播解说。(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华静文/图)
相关新闻
- 2021-05-20甘肃十余载考古揭秘战国西戎史:树中西文化交流样本
- 2020-07-20甘肃省文保所撤销并入省考古所 我省多措并举加强文物保护机构队伍建设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