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陇上有名 >> 作品展示

穿越千年的艺术对话 徐建新后表现主义油画的新突破

21-06-03 08:31 来源:兰州晚报 编辑:杨佑榕

  原标题:穿越千年的艺术对话

  徐建新后表现主义油画的新突破

  石窟艺术在甘肃具有十分独特的地方地位,在中国十大石窟艺术群内,甘肃占据着十分显赫的位置,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山石窟三大石窟位居其中,除此之外,像泾川的南石窟、西峰的北石窟规模和艺术价值也不容忽视。

  作为一个职业油画家来说,徐建新从拿起画笔的那一刻起,他就无数次地到覆钟山下的北石窟去素描去写生,他常常望着那些被时间皴蚀的佛像而默默地流泪,他在大脑中一遍又一遍地去努力复原那些残存的佛像,然而,面对无情的时间,他每一次都是失望而归。他曾发下誓愿:在他有生之年一定要把北石窟的佛像用自己的画笔展示给世人。这个誓愿深深地刻在他的大脑里,无时不敲击着他的心灵,让他彻夜难眠。

  经过几十年的艺术磨砺,他知道,用油画展示残存的佛窟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在画风没有成熟之前,他试探过许多次,几乎都失败了。有时候,他甚至想,是不是油彩不适合展示这些历史留下的残存的石窟,他试着用那些西方大师的技法去走近石窟,可是那些所谓的作品连自己都觉得可笑。

  几十年过去了,当他离开故乡到省城之后,当他到兰大艺术学院之后,他内心里还是无法割舍覆钟山下那一抹佛光。他知道,这是自己今生的宿命,也是生他养他的故乡赋予他的一种使命。经过认真的思考,他决定以北石窟为题材创作一系列作品,作为自己对这块黄土地的一种祭献。由于准备充分,所有作品竟然一挥而就。

  我们不妨将这些作品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它们大致分为佛像类、护法类、佛龛类,根据所表现对象的不同,徐建新采取了三种不同的画法,但是,从整体来看,它们又是浑然一体的。我们不难看出,徐建新对这批作品的处理上是花了大心思的,他对自己稔熟的后表现主义技法进行了大胆的取舍,绚丽的色彩、恣肆的线条、强烈的雕塑感、火焰般的激情、童话般的透明感,这些已经构成他油画作品主要特征的东西都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扬弃。经过反复的观察论证,他决定利用中国写意画的神和意去表现这些石窟艺术,让来自中国的艺术彻底回归中国,油画只是他完成这一使命的一种载体。这种大胆的想法对于普通的油画家来说,也许是不可能的,但是对具有丰富后表现主义油画经验的徐建新来说,则是可能的。在他看来,要真正实现油画的中国化,就必须借助中国人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否则,只能是一句空谈。法无定法才是至法。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些因循的守旧的铁律都需要后来者去打破,去重新创造,艺术这棵古老的大树才会长青不衰。

  用一种艺术方式去表现另一种艺术,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挑战,也是一次穿越千年得艺术对话。也许,此时只有徐建新本人才知道,那些被历史的风沙侵蚀得伤痕累累的石窟要向我们诉说什么?他试图用手中的画笔和油彩去激活那些被历史的尘埃掩埋已久的造像,那些稍纵即逝的感觉是难以捕捉的,些许的懈怠就会使之烟消云散。在这样一种从未有过的表达过程中,徐建新的心是十分宁静的,也是十分虔诚的,他仿佛在认真倾听着那些精美造像的诉说,而他的画笔则是在全神贯注地去捕捉那一丝瞬间的永恒。

  让艺术回归为艺术本身。这是徐建新始终坚守的艺术理念。他拒绝一切程式化的东西,他知道,艺术是心与心的对话,是一刹那的电闪雷鸣。那一刻,人有一种入骨入髓的通透。在和石窟的对话中,这种感觉尤其强烈。这种感觉贯穿在石窟系列的所有作品之中,让徐建新为之如痴如醉。在这种瞬间的时光交错中,时间抑或凝固了下来,也许这就是佛陀修心的秘密所在。

  在佛像类的创作中,他采取特写的方式用意抓神。善于捕捉佛像面目表情,佛会心一笑的瞬间,身上的柔软的服饰,飘动的衣袂,身旁模糊化了的寺庙设施,以及似是而非的造像,全部被这种强大的磁场般的微笑所感染了。最为传神的是165窟释迦摩尼佛像,作品为修长的佛祖半身像,庄严肃穆而不乏慈悲,面部用黄褐色颜料加亮光处理,边缘留土褐色斑驳,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服饰一律采取自然律动的线条,斑斓而不艳丽,具有极强的人间烟火气息。最为简洁而传神的是一幅佛祖头像,在有限的空间里蓝色的背光成旋涡状,佛像呈焦褐色,除五官、发髻等处的白色而外,其余部位全部为皴擦状色块错叠,给人一种力撼山岳的感觉。在一幅佛头像作品中,他全然采取素描的画法,我们可以清晰看见佛像面部的绿斑,尤其是那些铜质的金属质感,似乎带着强烈的阿拉伯文化的因子。在一些菩萨造像的处理上,他采取松弛的线条勾勒,使菩萨固有的宁静澄澈迅速弥漫开来。

  护法类造像的数量较少,但其画法也不容小觑。在粗犷的块面处理中,棱角分明的肌肉感也呼之欲出,动辄立眉皱眼,金刚怒目。在北石窟造像中,护法的造像是最大的,尤其是山门处的护法,高达两丈,不怒自威。徐建新在这些护法造像的处理上采取的以粗犷呈现粗犷的方式,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佛龛类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几乎风蚀殆尽,难以辨认。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徐建新对毕加索立体画法进行了大胆借鉴,对于那些已模糊不堪的佛龛,他直接用几何图的形状去呈现,佐之以光线的明暗,让人有一种光怪陆离的荒诞感。对于一些行迹可辨的佛龛,他则强化了其体态的动感而模糊了其面目表情。对于那些残迹斑斑的佛龛,他纯粹采取速写式的表现手法,让造像的神和意趣得到有力的彰显。

  当这些石窟艺术的作品完全呈现出来的时候,它们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觉悟者的瞬间在迦叶尊者的拈花一笑里就完成了,余者则是多余的。徐建新也许洞穿了其中的秘密,在如此大体量的系列创作中,他自觉抛弃了自己熟练运用的后表现主义手法,而大胆地采用线条、块面、皴擦、几何图形、写意、遗貌取神等中西合璧的表现手法去释放瞬间的神和意,这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扬弃,也是对自身后表现主义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一次完善,更是油画中国化的大胆尝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两岸青年临夏州永靖县参访:逐梦蓝色黄河 探寻石窟文化 两岸青年临夏州永靖县参访:逐梦蓝色黄河 探寻石窟文化
  • 甘肃:有一种沧桑之变叫“如意” 甘肃:有一种沧桑之变叫“如意”
  • 2021“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活动在西北师大启动 2021“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甘肃行)”活动在西北师大启动
  • 玉门:持续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图) 玉门:持续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键”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图)
  • 甘肃发现仰韶文化大型聚落 文化贯穿新石器时代至明清 甘肃发现仰韶文化大型聚落 文化贯穿新石器时代至明清
  •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调研兰州市公共机构节能和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调研兰州市公共机构节能和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
  • 云端交流研讨学习 助推中外文化互学互鉴 一只船小学这堂课有意义 云端交流研讨学习 助推中外文化互学互鉴 一只船小学这堂课有意义
  • 瓜州:农技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瓜州:农技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省全面取消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待
2   甘肃诗歌新八骏选拔结果揭晓
3   兰州实验小学:做好“四个结合”推动党
4   朱玉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时表示 ?为营
5   中共甘肃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6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
7   欧阳坚在甘肃省政协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
8   欧阳坚在甘肃省政协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
9   中共甘肃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10   任振鹤在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场会上强
11   尹弘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开班式上
12   两岸青年临夏州永靖县参访:逐梦蓝色黄
13   “情系黄河”——王学诗先生经典音乐力
14   任振鹤在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现场会上强
15   尹弘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开班式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