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科普甘肃 >> 科普动态 >> 要闻速递

甘肃科协科普大讲堂带您走进奇妙的摩擦世界

2025-03-26 10:24 来源:甘肃科技报

  “从1万年前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商代辐条车轮减少轴承磨损;从《诗经》记载的车轴油脂润滑,到明代兰州水车滑动轴承的精妙设计,尤其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比欧洲早3000年使用的皮带钻、汉代张衡记里鼓车的齿轮传动,无不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摩擦学智慧。”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我省科普专家崔海霞以《奇妙的摩擦世界》为主题,为公众带来一场贯穿古今、融汇科技与生活的科普盛宴。

  3月22日,甘肃科协科普大讲堂在甘肃科技馆四楼学术报告厅举办。科普讲座上,崔海霞以“神舟七号飞船问鼎苍穹为切入点,引出摩擦、磨损、润滑”话题。紧接着,她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为孩子们展示了身边形形色色的摩擦现象,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摩擦生热、摩擦起电、摩擦发声、体育运动中的摩擦学、地质灾害与摩擦、潮汐摩擦等一系列与摩擦相关的科学知识。

  通过崔海霞的讲解,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摩擦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没有摩擦寸步难行。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摩擦就始终伴随着人类的活动。摩擦有利有弊,人类或是利用摩擦,或是与其抗争,与“摩擦”做斗争,其乐无穷。崔海霞以李白“铁杵磨成针”的典故为例,告诉大家,磨损与摩擦相伴相生,是摩擦世界中的孪生兄弟,而润滑则是人们向摩擦、磨损作斗争的一种手段。紧接着,她带领孩子们走进庞大的润滑材料家族:动植物油脂、应用于航天领域的固体润滑材料、神奇的自润滑材料……孩子们被种类繁多的润滑材料和我国先进的润滑技术所震撼。

  从老式缝纫机的皮带传动到悉尼奥运会的鲨鱼皮泳衣,从农村屋顶的31度倾斜奥秘到神舟飞船的“太空润滑黑科技”,崔海霞用一个个鲜活案例串联起人类利用摩擦、对抗摩擦的壮阔史诗,同时也分享了摩擦学演化、发展的前景。当讲到甘肃本土科技贡献时,崔海霞向孩子们展示了兰州化物所的“硬核”成果:“从东方红卫星的防冷焊涂层,到神舟飞船的对接润滑膜,咱们甘肃实验室一直是航天事业的‘幕后英雄’。”

  在互动环节,孩子们提问踊跃,崔海霞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课堂气氛热烈融洽。

  “通过聆听这堂课,我学到了很多有趣的摩擦知识,学到了摩擦的悠久历史和实际应用,还有国外对摩擦的研究以及现代摩擦学的发展。我以后还会多参加这种讲座活动。”兰州市长风小学六年级学生冉若可说。

  这场融合科技硬核与人文温度的科普盛宴,让孩子们领略了摩擦学的精妙,激发了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发。

  当天,70余名中小学生现场聆听了讲座,与此同时“视听甘肃”、“科普甘肃”抖音号、甘肃科技馆官方抖音号同步直播,累计20.16余万人在线聆听。(记者 武文宣 通讯员 孙波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