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廉政频道 >> 廉政要闻

愿以我血献后土 换得神州永太平 车耀先革命的一生

2025-08-22 10:2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公园附近的“努力餐”餐馆。 张文锋 摄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悦来镇的车耀先烈士塑像。吴莲 摄

  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人民公园附近,坐落着一栋二层青砖小楼,这看似是一家普通的川菜馆,却是我国唯一一家属于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餐馆,其招牌上的“努力餐”三个字系张爱萍将军亲笔撰写。“努力餐”餐馆由革命烈士车耀先创办于1929年,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人们来这里,不仅是因为这里的美味佳肴,还因为它承载的厚重历史——

  一

  1894年农历八月,车耀先出生在四川大邑县灌口场一个小商贩家庭,5岁时进入私塾读书。后来随着家庭变故不断,家境每况愈下,生活举步维艰,他只能辍学当起了小贩。

  年幼的车耀先挑着卖货担子,靠着卖地瓜、甘蔗、火柴等来贴补家用,这段艰苦的生活不仅磨炼出他坚强的意志,也让他深深体会到底层百姓的痛苦。

  1908年,车耀先刚满14岁,崇庆县城(今成都崇州市)发售火柴的商人与车耀先平时接触较多,见他诚实可靠,吃苦耐劳,便介绍他到“益盛荣”商号当学徒。车耀先聪明伶俐、反应敏捷,十分珍惜这次学徒机会。学徒期间,他做事沉稳,考虑周全,深得老板一家喜欢。在干好商号工作的同时,他并没有放弃学习,经常从商号附近的书铺租书回来看。书铺老板的五叔胡介仁是同盟会会员,见车耀先一个小学徒还如此爱读书,甚是喜欢,对他言传身教,指点他读经典名著和历史书籍,促使其树立起革命理想。

  1911年,四川发生“保路风潮”,车耀先随胡介仁参加保路同志会起义。这时胡介仁已到“同志军”改编的川军2师8团工作。曾经为民除害的“同志军”对车耀先很有吸引力,于是他果断弃商从军,成为川军2师8团的一名士兵。

  车耀先最开始跟随在连里当司书的胡介仁,帮着抄写公文表册。后来他下连当兵,勤学苦练,很快从二等兵升为一等兵,经过考试升为下士,又当上了司务长。他一路晋升,到1918年已升任连长。

  车耀先任连长期间在陕南镇巴县被围21天,因坚守孤城立功,被政府颁发文虎勋章。

  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猛果敢的作战风格,车耀先很快升任营长、团长。但军阀为争夺权力,进行大量的战争和屠杀,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破坏,给人民带来无穷无尽的痛苦,令车耀先十分痛心。他逐渐醒悟,自己出入枪林弹雨、舍生忘死打仗,并不会改变社会现状,不过是沦为军阀争夺私利的工具而已。

  迫于北伐形势,川军刘湘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1军,一批共产党员到来开展工作,他们带来的新思想、新作风,深深地影响了车耀先。不久,刘湘与蒋介石勾结,制造了“三•三一”惨案,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车耀先义愤填膺却又无能为力,他离开四川,去往上海,却又看到帝国主义对东方民族的种种压迫与剥削,感到屈辱与愤怒。

  1928年2月,他由上海东渡日本,看到展览会上羞辱我国的展览品,深深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回到国内后,车耀先看见外国的军舰横行于长江,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横行无忌的行径使他深恶痛绝。所见所闻,都让车耀先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焦虑万分。

  正当车耀先对此怒不可遏、束手无策时,他开始接触到进步书刊,发现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水深火热的中国,他从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前途。此时的车耀先思想已趋成熟,决心脱离军阀部队,同旧生活彻底决裂,寻找一条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1929年,车耀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

  车耀先在成都有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党组织决定让他留在成都从事地下工作。

  1929年5月,为掩护革命活动和提供革命经费,车耀先创办了一家名为“努力餐”的餐馆。店名之意,取自孙中山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有两层含义:一是希望革命同志努力加餐,强健身体,好有精力与旧社会作斗争。二是希望人们在这里多看革命书籍,补充知识营养,鼓舞士气、坚定意志。

  “几位客人,今天来点什么菜?”“来一菜一汤。”这是地下党的秘密联络暗号,来人只要说出暗号,餐馆就会免费提供餐食。

  餐馆人来人往,车耀先以“努力餐”餐馆为阵地,以餐馆老板的身份作掩护,暗地里传递着情报,开展地下联络、兵运、统战等工作。

  餐馆创立之初,车耀先曾在餐馆的墙壁上写下一副对联:“要解决吃饭问题,努力,努力!论实行民生主义,庶几,庶几!”他还经常提醒厨师:“庶民百姓到我们这里来进餐,就要想办法让他们吃好,做到物美价廉。”车耀先为照顾贫苦群众,在餐馆专门设立了平价菜品,不仅让普通劳动者也能吃饱吃好,而且为革命打好了群众基础。

  九一八事变后,车耀先以成都“国耻纪念大会”为契机,怒斥蒋介石的投降主义。车耀先的言行很快引起了敌特分子的注意。敌特分子包围了“努力餐”餐馆对其进行逮捕,但他提前得到消息,让其扑了空。半年之后,等风头过去他又返回成都,在餐馆继续从事地下工作。他先后在刘文辉的二十四军和邓锡侯的二十八军担任上校参谋、副官长等职,并以此为掩护,继续开展革命工作。他一边在部队发展革命力量、营救被俘人员,一边利用餐馆保护同志,照顾他们衣食住行。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为揭露事变真相,车耀先用餐馆二楼两间屋子作为办公室,同几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筹办《大声周刊》,将西安事变的真相公布于众,宣传抗日,向民众传播真理的声音。《大声周刊》创办不到3个月,便发行5000多份,对推动成都及四川的抗日救亡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利用这一宣传舆论阵地,启发、引导一批进步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当时成都地下组织流传这样一个暗语:“要想到延安,去找车耀先。”

  三

  车耀先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早被敌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1940年3月14日,蓄谋已久的国民党特务和暴徒化装成饥民,抢了成都一处银行仓库的大米,并蛊惑普通百姓抢米,然后嫁祸于共产党人。这就是著名的成都“抢米事件”。

  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局在四川各地大肆搜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镇压抗日救亡运动。国民党特务借收电报之名敲开“努力餐”餐馆的大门,逮捕了车耀先。

  车耀先先是被押解到重庆,之后被关押到贵州息烽监狱。面对敌人高官厚禄的利诱以及严刑拷打,车耀先毫不动摇、毫不畏惧。他和罗世文等人秘密组建狱中党支部,团结狱中革命志士,与国民党当局进行顽强斗争。

  在息烽监狱内,国民党特务给车耀先发了一套《曾文正公家书》,要求他每天必读,而且要写心得。车耀先预感自己难以出狱,于是乘此机会想给儿女们说点什么,让他们理解父亲的追求,树立正确的理想。他以要写读后感为由,向特务要来纸笔,写起了自传。

  “出身贫苦,不可骄傲;创业艰难,不可奢华;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谦’‘俭’‘劳’三字为立身之本,而补余之不足;以‘骄’‘奢’‘逸’三字为终身之戒,而为一个健全之国民……”车耀先借助牢房里昏暗的灯光,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写下了这些文字,告诫子女务必永葆革命家风。

  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8月18日,车耀先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于重庆松林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车耀先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周恩来总理为他题写了墓碑碑文。

  “投身元元无限中,方晓世界可大同……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这是车耀先入党时写的一首诗。他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践行了自己入党时的誓言,为当代共产党员树立了榜样。

  如今,在成都市大邑县悦来镇镇口,一座庄严的车耀先烈士塑像巍然屹立,表达着人民群众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车耀先烈士献身革命的辉煌历程,不仅在他的家乡广为流传,也永远铭记在全国人民心中。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纪委监委供稿)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