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文化 >> 独家

铭记工合光辉历史 书写新时代奋斗篇章——甘肃工合积极贯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成立87周年纪念大会精神

2025-09-29 17:45 来源:中国甘肃网

  为支援抗战而兴起,为培育人才而坚守,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在八十余载风雨中书写了一段从抗战烽火到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简称甘肃工合)作为具有国际性和统战性的团体组织,其前身“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甘肃省分会”于1983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多年来秉承“工合”运动的光荣传统,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工合”运动始于抗日战争初期,由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埃德加·斯诺夫妇和爱国人士胡愈之、陈翰笙等共同发起,于1938年8月在武汉正式成立,国共两党代表董必武、邓颖超、孔祥熙、张治中等许多政要名人参与其中。

  抗战烽火:工合运动的起源与使命

  “工合”是为反法西斯侵略,支援抗战而兴起的一支独特的经济力量,亦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它通过合作社的形式,把流亡的劳动者组织起来,寓救济于生产,其贡献曾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的鼓励和支持。

  抗战期间,在祖国的西北、西南、东南大后方和解放区,工合先后成立了办事处和事务所,组织起近三千个生产合作社,安置了二十余万劳动者。其中,仅西北工合就完成了百万条军毯的纺织与百万件棉衣的制作,为前线将士筑起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甘肃工合:组织沿革与机构发展

  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于1983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最初名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甘肃省分会”,1991年更为现名。

  该协会目前已历经四届理事会。最近一次换届为2007年10月召开的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由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户丁一担任理事长,省工商联副主席张勇等七人担任副理事长。

    这一组织架构确保了甘肃工合在省委统战部的指导下,有效团结和引导广大会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培黎学校:职业教育的先驱与典范

  培黎学校与甘肃工合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41年,路易·艾黎在陕西省双石铺创办了培黎工艺学校,喻意为“为黎明而培训”。1944年,学校迁至甘肃省山丹县,更名为“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成为一所手脑并用的新型学校。

  路易·艾黎及其亲密战友何克为学校作出了无私奉献,曾有27个国家的专家和国内的技术人员来校工作。学校的实习工厂涵盖了纺织、机械、地毯、陶瓷、玻璃、皮革、造纸、煤矿、农场、测量、医院等27个专业领域。培黎学校遵循“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办学宗旨,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行半工半读。

  解放后,该校迁至兰州,改名“兰州培黎石油学校”,后因国家建设需要和专业侧重不同而分流发展,现在的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工业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与兰州培黎石油学校皆属同根同源,其毕业生成为了建国初期厂矿企业(特别是石油工业)中的技术骨干。

  经济贡献:合作经济与扶贫开发

  甘肃工合在省委统战部的领导下,配合省工商联在全省实施光彩事业项目1141项,到位资金114.97亿元,培训人员21.6万人次,安排就业36.8万人,捐资办学及其他公益事业2.78亿元,帮助41.9万贫困人口走上了脱贫之路。此外,还与省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一起,开展智力支边、咨询服务活动,开辟了新的工作领域。

  通过加强与国内外有关组织的联系,广交朋友,扩大影响,甘肃工合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交流:合作精神超越国界

  工合运动自诞生之初就具有国际性特质。1939年,香港成立了“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宋庆龄任主席,陈翰笙任执行秘书长。这一背景使得甘肃工合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与国际社会的联系。自1987年以来,工合在国内外支持下开展了大量培训、技能提升、收入增强、参与性管理、女权提升和扶贫的合作社项目。

  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与甘肃工合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山丹地区,协助建立了多个合作社,包括造纸厂、纺织厂、试验农场、塑料回收厂以及香皂工厂等。

  新时代使命:传承精神与创新发展

  甘肃工合组织发展团体会员弘扬艾黎精神,继续为甘肃经济建设做贡献,适应新形势,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甘肃工合团结发展科技水平较高的企业会员,诚心实意为会员服务,帮助会员发挥优势,加快发展。

  山丹培黎学校也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培黎职业学院本年度招生人数已达8000多人,中高职学生本年度招生数已达9000多人。学院正在积极谋划建设培黎国际职业学院和中新应用型大学(教育部和甘肃省政府联合行文列入“十四五”规划),通过实现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培黎职业教育在路易·艾黎“手脑并用、创造分析”教育思想指导下,培黎职业学院也正在努力向培黎国际职业学院和中新应用型大学的方向努力,培黎职业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支持你们!”的生动实践。

  甘肃工合将继续发扬“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在新时代书写合作事业的新篇章。

  (作者:张有武,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常务理事、甘肃省工业合作协会筹备组副组长、山丹培黎学校原党委书记、山丹艾黎纪念馆原馆长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